小儿肥胖是指儿童体内脂肪积聚过多,导致体重超出按身高计算所得的平均标准体重的20%,或体质指数(BMI)在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群体中超过第九十五百分位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
小儿肥胖的典型症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体重超标:这是最直观的症状,表现为体态肥胖、皮下脂肪非常丰厚且分布均匀。通常情况下,如果孩子的体重超过了与之身高相匹配的标准体重的20%以上,则可以认为存在肥胖问题。根据马艳主任医师的观点,还可以将肥胖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
食欲异常:大多数患有肥胖症的儿童表现出极好的食欲,并且特别钟爱甜食以及油腻食品。这表明他们摄入的能量远远超过了日常消耗所需,是导致脂肪堆积的一个重要原因。
-
活动量减少:肥胖儿童往往懒于活动,体力活动少,动则气喘,多汗。这是因为他们的身体负担较重,运动起来更加吃力,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越胖越不爱动,越不动就越容易发胖。
-
心理障碍:肥胖症的发生会影响患儿的心理健康,导致出现孤僻、自卑感等异常心理症状。这些负面情绪不仅影响了孩子的生活质量,还可能进一步加剧肥胖状况。
-
肥胖纹:随着体重的快速增加,皮肤被迅速拉伸,可能会在腹部、大腿或者手臂部位出现白色或紫色的纹路,即所谓的肥胖纹。
-
其他生理特征:如男孩由于会阴部脂肪堆积,阴茎看起来较小;女孩可能出现月经紊乱或多囊卵巢等问题。严重肥胖者可因胸壁肥厚、横膈抬高引起换气困难,造成CO2潴留、缺氧等症状,甚至发展为肥胖性肺心综合征。
值得注意的是,小儿肥胖不仅仅是外观上的变化,它还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因此,对于家长而言,识别上述症状并及时采取措施干预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应鼓励孩子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适量的体育锻炼,以预防肥胖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如果发现孩子有肥胖倾向,应及时咨询医生,获取专业的建议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