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最高人民法院近年来发布的具有代表性的“十大典型案例”分类整理(截至2025年3月):
一、市场准入类
- 涉市场准入行政诉讼十大典型案例(2025年发布)
涵盖道路客运、融资租赁、燃气许可、政府采购等领域的隐性壁垒破除,强调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平等保护,涉及行政审批、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职权交叉问题。
二、执行监督类
-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典型案例(2025年发布)
包括通过虚假和解、虚构租赁关系、协议离婚转移财产等手段逃避执行的行为认定,明确对转让担保财产等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
三、政府信息公开类
- 政府信息公开十大案例(2023年发布)
典型案例如“余穗珠诉三亚国土局案”,明确行政机关对履职过程中制作或获取的信息原则上应予公开,不得以“内部事务”或“企业文件”为由拒绝公开。
四、英烈权益保护类
- 涉英烈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2022年发布)
重点惩治网络侮辱英烈名誉、侵占英烈纪念设施等行为,确立烈士近亲属诉讼权及公益诉讼在英烈保护中的适用规则。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类
-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2016年发布)
通过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诚信诉讼等案例,司法裁判引领友善互助、诚信经营等价值导向,强化环境公益保护。
六、征收拆迁类
- 征收拆迁十大案例(2023年发布)
如“杨瑞芬诉株洲市政府案”,明确征收决定需兼顾公共安全与合理补偿,对过期拆迁许可证的后续处理提供裁判指引。
七、人身安全保护类
- 人身安全保护令典型案例(2020年发布)
针对家庭暴力等情形,通过司法干预保障受害者权益,推动多部门协作机制完善。
八、互联网治理类
- 互联网十大典型案例(2021年发布)
聚焦网络侵权、数据安全等领域,确立平台责任与用户权益保护的平衡规则,推动数字经济规范发展。
总结特点
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发布类型化典型案例,实现以下功能:
- 统一裁判尺度:明确法律适用标准(如市场准入隐性壁垒认定、拒执行为界定);
- 强化权益保护:覆盖英烈名誉、个人隐私、家庭暴力受害者等多元主体;
- 引领价值导向:通过个案弘扬诚信、公平竞争等核心价值;
- 回应社会关切:针对拆迁矛盾、网络乱象等热点问题提供司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