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管理办法》已于2023年11月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修订并公布,并将于2024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主要内容
- 1.严格规范行业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明确了四类不应当制定行业标准的情形:1.已有推荐性国家标准的。2.一般性产品和服务的技术要求。3.跨部门跨行业的技术要求。4.用于约束行政主管部门系统内部的工作要求、管理规范等
- 2.促进统一大市场建设:禁止在行业标准中规定资质资格、许可认证、审批登记、评比达标、监管主体和职责等事项。禁止利用行业标准实施妨碍商品、服务自由流通等排除、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
- 3.强化行业标准管理:进一步强化行业标准管理,形成更有效的工作机制,促进行业标准实施推广,更好支撑我国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修订背景与目的
1.落实标准化改革创新要求: 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提出建立政府主导制定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推动包括行业标准在内的政府主导制定标准向政府职责范围内的公益类标准过渡,逐步缩减现有标准的数量和规模
2.解决行业标准面临的问题挑战: 目前行业标准管理中面临着不少问题,如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之间不协调配套,行业标准超范围制定,行业标准未按时备案等
3.满足行业部门制定管理行业标准需要: 2018年以来中央深化推进国家机构改革和职能优化配置,部门职责发生了调整,行业标准范围也需要作相应的调整
实施与监督
- 实施过渡期:行业标准的发布与实施之间应当留出合理的过渡期。新行业标准实施后,原行业标准同时废止
- 复审机制:行业标准的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复审结论分为继续有效、修订、废止三种情形
- 监督机制: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定期组织对行业标准开展监督抽查,通报结果
其他重要信息
- 行业标准制定程序:包括立项、组织起草、征求意见、技术审查、编号、批准发布、备案等步骤
- 行业标准文本公开:鼓励通过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开行业标准文本,供公众查阅
结论
新修订的《行业标准管理办法》旨在加强行业标准的管理,确保其科学性、规范性和时效性,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并通过严格的监督和复审机制,确保行业标准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