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作为中国大豆的重要产区,近年来通过不断的科研育种,推出了多个高产大豆新品种。这些品种不仅具有较高的产量,还在抗病性、适应性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表现优异。以下是一些在黑龙江省推广应用的高产大豆新品种及其相关信息。
高产大豆新品种的选育背景
科研团队与项目支持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及其分院在大豆育种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开展了多项科技重大专项,如“百千万”工程生物育种科技重大专项,旨在选育出高产、优质、抗病的大豆新品种。
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还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黑龙江省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育种技术与方法
通过有性杂交、系谱法、分子辅助育种等多种先进的育种技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成功培育出多个高产大豆新品种。这些技术提高了育种效率,缩短了育种周期,使得更多优质品种能够快速应用于生产实践。
高产大豆新品种的特征特性
黑农86
株高90cm,紫花、尖叶,灰色茸毛,亚有限结荚习性,百粒重22g,蛋白质含量41.74%,脂肪含量20.37%,中抗大豆灰斑病、病毒病。生育日数118天,活动积温2350℃。
黑农86具有高产、高蛋白、抗病性好的特点,适合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具有较高的推广潜力。
绥农148
蛋白质含量高达45.07%,是当年唯一通过审定的高蛋白品种。该品种具有广泛区域适应性,推广应用有望进一步提升黑龙江省大豆单产水平。绥农148的高蛋白含量和广泛的适应性使其成为大豆育种的重要突破,有望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高产大豆新品种的产量表现
黑农86
2016~2017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899.2公斤,较对照品种合丰50增产5.5%;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3313.2公斤,较对照品种合丰50增产9.2%。
黑农86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优异,具有较高的增产潜力,适合在黑龙江省广泛推广种植。
绥农29
2003-2005年三年鉴定试验平均公顷产量3393.4公斤,比对照品种绥农14增产12.6%。绥农29在多年试验中表现出稳定的高产特性,适合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以及吉林、内蒙古等地种植。
高产大豆新品种的栽培技术要点
黑农86
在适应区5月上旬播种,选择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采用垄作栽培方式,亩保苗1.6-1.8万株。一般栽培条件下亩施底肥:腐熟有机肥1500-2000公斤,磷酸二铵10公斤,尿素5kg,钾肥5公斤。
科学的栽培技术是确保高产大豆品种发挥最大潜力的关键,黑农86的栽培技术要点为农民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高产大豆新品种的市场前景
经济效益
黑龙江省通过推广高产大豆新品种,提升了大豆单产水平,增加了农民种植效益。例如,绥农148的成果转化收入近1200万元,增加企业营业收入5753万元,增加社会效益近10亿元。
高产大豆新品种的推广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种植收入,还促进了大豆产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黑龙江省通过不断的科研育种,推出了多个高产大豆新品种,如黑农86、绥农148和绥农29等。这些品种在产量、抗病性和适应性方面表现优异,适合在不同积温带种植。科学的栽培技术和广泛的市场推广,使得这些新品种在黑龙江省大豆产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
黑龙江高产大豆新品种的产量表现如何?
黑龙江省近年来培育并推广了多个高产大豆新品种,这些品种在产量表现上取得了显著成绩:
-
黑科88:这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经过十年培育的早熟高产大豆新品种。2024年在黑龙江省第四季温带的黑河、嫩江等地大面积种植,平均每亩产量达到560余斤,比当地常规品种单产提升明显,预计每公顷收入增加1000多元。
-
黑科85:作为超早熟大豆新品种,黑科85在北部高寒区表现出色。2024年9月的测产结果显示,其在14.17亩连片实收中,亩产接近300公斤,再次创造了第五积温带高产典型。
-
东农36号:这个新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蛋白含量高,抵御病虫害能力强,成熟更早。它的问世打破了我国高纬度大豆栽培的禁区,把中国大豆种植北界向北推进了100多公里。
-
黑河35号:这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农科所育成的高产大豆品种,具有超早熟特性。区域试验中,平均公顷产量2048.6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15.5%;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1475.1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黑河14号增产15.0%。
-
新垦农23:这个品种在2019年创造了黑龙江省大豆单产记录,平均公顷产量达到3240.4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8.4%。
黑龙江高产大豆新品种的种植技术要点有哪些?
黑龙江高产大豆新品种的种植技术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 选择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耐密植的大豆品种,确保品种适合当地生态条件和生产实际。
- 播前进行种子精选,剔除病粒、瘪粒、破损粒,确保种子纯度和净度。
- 使用种衣剂包衣或药剂拌种,预防大豆根腐病、地下害虫等病虫害。
- 接种大豆根瘤菌,促进生物固氮,减少氮肥用量。
-
整地与施肥:
- 秋季深松整地,确保土壤疏松,提高土壤温度和通气性。
- 施足基肥,包括有机肥和磷肥,根据地力情况适当添加氮肥和钾肥,采用侧深施肥或分层施肥技术。
- 在花期、结荚鼓粒期等关键环节,依据大豆长势适时喷施叶面肥。
-
播种与密度:
-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墒情和品种特性,科学确定适宜播期,一般在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8℃时即可播种。
- 合理确定种植密度,常规栽培条件下,黑龙江北部、西北部地区亩保苗2.2-2.5万株,东部地区亩保苗1.8-2.1万株,中南部地区亩保苗1.7-2.0万株。
-
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
- 播后及时深松放寒,提高土壤通透性和土壤温度;适时中耕培土,促进大豆根系生长和吸水吸肥。
- 重点防控大豆根腐病、大豆食心虫、大豆蚜虫、大豆红蜘蛛等病虫害,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
化控防倒伏:
- 在大豆花荚期,如植株长势过旺,可喷施化控剂(如烯效唑、多效唑等),调节植株群体结构,增强抗逆能力。
-
收获:
- 在叶片全部落净,豆粒归圆,含水量14%-16%时进行机械联合收割,确保收获质量。
黑龙江高产大豆新品种的抗病性和抗逆性如何?
黑龙江省近年来培育并推广了多个高产大豆新品种,这些品种在抗病性和抗逆性方面表现出色,以下是几个主要品种的相关信息:
-
龙垦306:
- 抗病性:龙垦306具备较强的抗病性,可以有效抵御大豆花叶病和大豆灰斑病等多种常见病害。
- 抗逆性:该品种对干旱、盐碱等不良环境条件具有较强的耐受力,可以在多种土壤类型中稳定生长。
-
黑河35号:
- 抗病性:黑河35号具有中抗灰斑病的特性,适应性较强。
- 抗逆性:虽然具体抗逆性数据较少,但其适应性强,能够在不同积温带种植,表明其具备一定的抗逆能力。
-
新垦农23:
- 抗病性:新垦农23在中抗灰斑病方面表现良好。
- 抗逆性:在2019年极端天气和洪水的侵袭下,平均产量依然高居5810斤,显示出其较强的抗逆性。
-
黑农84:
- 抗病性:黑农84是多抗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具备抗大豆病毒病(SMV)、灰斑病(FLS)、胞囊线虫病(SCN)等多种病害的能力。
- 抗逆性:该品种在推广过程中表现出色,能够在不同积温带和多种土壤条件下稳定生产,显示出其良好的抗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