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倪海厦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治疗痛风的核心思路是祛风、散寒、除湿,针对风寒湿三邪痹阻关节的病理机制。以下是其治疗痛风的经典方剂及使用要点整理:
一、核心方剂:甘草附子汤
1. 方剂组成与原理
- 药物:炙甘草、炮附子、白术、桂枝
- 配伍意义:
- 桂枝(重用):祛风通阳,引导药力至四肢末梢关节。
- 炮附子:温阳散寒,渗透关节深层寒邪。
- 白术:健脾除湿,消除关节内湿浊。
- 炙甘草:护心缓急,调和药性并解附子毒性。
2. 适用症状
- 关节红肿热痛(表面热、内里寒)、屈伸不利、触痛剧烈,伴汗出短气、小便不利等。
- 倪海厦指出,此类红肿热痛实为“阳不入阴”,风寒湿阻隔气血运行导致。
3. 剂量与用法
- 经典剂量:桂枝60克、炮附子30克、白术30克、炙甘草30克(需根据体质调整)。
- 煎服法:
① 加水1200毫升煮至600毫升,分3次温服;
② 初服后若微汗出,提示药效发挥;若症状未完全缓解可继续服用。
二、重症方剂:乌头汤
1. 适用场景
- 痛风合并严重关节变形(如类风湿关节炎)、疼痛不可屈伸。
- 西医诊断为“历节病”(关节破坏)时使用。
2. 方剂组成与用法
- 药物:乌头(生/制)、麻黄、黄芪、芍药、炙甘草、蜂蜜。
- 煎服法:
① 乌头需先煎1小时去毒,加蜂蜜再煎;
② 首次服1汤匙,逐步加量,出现心慌则减量。 - 注意事项:心脏病患者慎用(因含麻黄)。
三、辅助治疗与调护建议
- 体质调理:
- 脾虚痰湿者,可配合“薯蓣薤白粥”健脾化浊。
- 急性期外敷:栀子蛋清糊外敷红肿处(辅助止痛)。
- 禁忌与饮食:
- 忌酒、高嘌呤食物(如海鲜、动物内脏)。
- 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促进尿酸排泄。
四、临床案例与反馈
- 有患者反馈使用甘草附子汤后,痛风发作频率从每月数次降至每两月一次,且疼痛显著减轻。
- 乌头汤对关节变形修复有效,一般1-3剂可见效,但需严格遵循煎服方法。
总结
倪海厦治疗痛风以“祛风寒湿”为核心,甘草附子汤为急性期首选,乌头汤用于重症关节变形。实际应用中需结合患者体质调整剂量,并严格遵循煎服规范。建议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试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