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治疗中风八大穴包括:百会、肩髃、曲池(或曲泽)、合谷透后溪、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
倪海厦治疗中风八大穴详解
倪海厦在治疗中风时,特别强调了八大穴位的重要性,这些穴位分别是:
百会:
- 位置: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 作用:醒脑开窍,升阳举陷。
肩髃:
- 位置: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
- 作用:疏经通络,理气化痰。
曲池(或曲泽):
- 曲池位置: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 曲泽位置: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 作用:清热解表,疏经通络。
合谷透后溪:
- 位置:合谷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后溪位于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 作用:合谷透后溪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环跳:
- 位置: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 作用: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风市:
- 位置: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 作用:祛风化湿,通络止痛。
阳陵泉:
- 位置: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 作用:舒筋活络,清热利胆。
足三里:
- 位置: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 作用: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针灸操作注意事项
- 针具选择:风市、环跳穴需使用三寸针,深入至骨。
- 行针频率:每十分钟行针一次,留针半小时后起针。持续针灸治疗,直至康复。
- 辅助穴位:辅以内关、人中、三阴交等穴位,以增强疗效。
中风先兆与预防
倪海厦指出,中风是有先兆的,如手指头麻、足阳明胃经上穴位麻等。预防中风,可补气补血,如使用黄芪、独活、防风、党参、当归、川芎等中药。
倪海厦治疗中风八大穴
穴位名称 | 位置描述 | 功效 | 操作手法 |
---|---|---|---|
百会 | 头顶正中 | 提神醒脑,治疗中风、眩晕 | 针灸,可配合其他穴位 |
肩髃 | 肩部 | 治疗中风半身不遂、肩臂疼痛 | 针灸,可透刺极泉 |
曲池 | 肘部 | 清热祛风,治疗中风、高血压 | 针灸 |
合谷 | 手部 | 镇静止痛,治疗中风、头痛 | 针灸,可透刺后溪 |
风府 | 颈部 | 祛风定惊,治疗中风、癫痫 | 针灸 |
人中 | 面部 | 醒神开窍,治疗中风、昏迷 | 针灸,可强刺激 |
涌泉 | 足底 | 滋阴降火,治疗中风、眩晕 | 针灸 |
后溪 | 手部 | 舒筋活络,治疗中风、手指拘挛 | 针灸,可配合合谷透刺 |
倪海厦针灸治疗中风相关穴位及症状
症状/穴位组合 | 描述 | 针灸穴位 | 额外说明 |
---|---|---|---|
面部中风 | 口歪眼斜,失语 | 地仓透颊车,合谷、瞳子髎、人中、承浆 | 适用于面部中风的治疗和恢复 |
中风失语 | 舌头强硬,不能讲话 | 廉泉 | 针对中风引起的失语症状 |
中风流口水 | 吃饭后流口水 | 承浆 | 适用于中风后流口水症状的治疗 |
中风半身不遂 | 半身不能动 | 百会、肩髃、曲池等八大穴 | 综合运用八大穴治疗中风半身不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