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北盘江大桥是由多家单位共同建造的特大桥,涉及多个施工企业和科研单位。以下将详细介绍其建造单位及相关背景信息。
北盘江大桥的建造单位
主要施工单位
- 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主要施工单位之一,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894年,是我国生产桥梁钢结构、铁路道岔、大型机械产品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制造企业之一。
- 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参与了北盘江大桥的建设,展示了其在公路工程领域的实力。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作为另一家主要施工单位,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参与了桥梁的施工工作,显示了其在大型桥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科研和设计单位
-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该公司参与了北盘江大桥的设计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设计服务。
- 西南交通大学:作为科研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在桥梁设计和施工技术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科研支持。
北盘江大桥的技术特点和创新
技术创新
- 智能混凝土:在北盘江大桥的建设过程中,研发了一种智能混凝土,学名叫“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能够自动流动均匀地填密充实模具里的空间,既保证质量又节约施工成本。
- 中央稳定板抗风技术:工程师们利用钢材的轻盈和强度,开发了一种创新的中央稳定板抗风技术,有效减轻了风对桥体的影响。
- 云计算技术:在大桥的桥上安装了传感器,通过云计算技术实时传输桥梁的各项数据,帮助工程师们进行精确的计算和监测。
设计创新
北盘江大桥主桥采用双塔双索面钢桁梁斜拉桥,主梁采用由钢桁架和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结合的钢桁梁结构体系,主桁架采用普拉特式结构。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桥梁的稳定性和抗风能力,还增强了桥梁的经济性和耐久性。
北盘江大桥的建设背景和意义
建设背景
- 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北盘江大桥位于云贵高原边缘,地势险峻,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峡谷最深可达600米,地形变化急剧,局部风环境复杂。
- 交通需求:大桥的建设旨在解决云贵两省之间的交通瓶颈,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
意义和影响
- 交通改善:北盘江大桥的建成结束了宣威与水城不通高速的历史,两地行车时间从4个多小时缩短至1小时之内,极大地改善了区域交通状况。
- 经济发展:大桥的建成促进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两地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为中国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贵州北盘江大桥是由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和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共同建造的特大桥。该桥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多项技术创新和设计优化,成功克服了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成为连接云贵两省的重要通道,具有重要的交通和经济意义。
贵州北盘江大桥的建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主要挑战?
贵州北盘江大桥在建造过程中面临了众多主要挑战,主要包括:
-
复杂的地形条件:
- 喀斯特地貌:大桥所在区域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溶洞密布,地质条件极为复杂。钻孔时容易遇到溶洞,选址和打桩都面临巨大挑战。
- 高海拔和陡峭山坡:两岸地势陡峭,地形变化急剧,施工场地狭窄,运输和施工条件极差。
-
恶劣的气候条件:
- 多变的气候:该地区气候复杂多变,常见强风、大雨、雷电、霜冻、大雾、暴雨和暴雪等极端天气,对桥梁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构成严重威胁。
-
地质灾害频发:
- 地质构造复杂:区域位于活动断裂带,地层主要由片麻岩、片岩和花岗岩组成,存在较多的断层,地质灾害频发,需加强防灾减灾工作。
-
材料和运输难题:
- 原材料选择和处理:由于地理条件限制,施工人员只能采用机制山砂作为混凝土的原材料,需精心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和泵送方案。
- 运输困难:大型施工设备和原材料难以运抵现场,施工便道、供水和供电设施的建设也面临巨大挑战。
-
技术创新和施工工艺:
- 钢桁梁斜拉结构:采用钢桁梁斜拉桥设计,需解决大跨度桥梁的稳定性和施工精度问题。
- 纵移悬拼技术:在钢桁梁阶段的吊装工作中,采用纵移悬拼技术,确保施工安全和效率。
贵州北盘江大桥的建造成本是多少?
贵州北盘江大桥的建造成本超过10亿元人民币。
北盘江大桥,作为世界第一高桥,其桥面到河面的高度达到565米,相当于200层楼。这座大桥不仅是杭瑞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建设过程中展现了中国桥梁工程的高超技艺。尽管其规模庞大、技术难度高,但通过采用创新的设计方案和先进的技术,北盘江大桥在短短三年内以超过10亿元的造价顺利完成,这一成就让世界为之惊叹。
贵州北盘江大桥的建造时间是什么时候?
贵州北盘江大桥的建造时间从2013年开始,至2016年12月29日正式建成通车。
北盘江大桥于2013年开工建设,建设过程中克服了山区复杂地形、恶劣气候条件和地质困难等挑战。2016年9月10日,大桥成功合龙,随后在12月29日正式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