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在浇筑后如果一直泡在水中,会受到以下几种影响:
-
强度发展:
- 混凝土在水泡过程中,水会进入混凝土内部,影响水泥的正常水化反应,减缓混凝土强度的发展。
-
耐久性降低:
- 长期泡水会导致混凝土中的钢筋锈蚀速度加快,降低结构的耐久性。
- 水中的氯离子等有害物质可能会渗入混凝土内部,导致钢筋锈蚀和混凝土碳化,进一步降低耐久性。
-
外观变化:
- 混凝土表面可能会出现起皮、脱落等现象,影响外观质量。
-
体积变化:
- 混凝土在水泡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以下几种体积变化:
- 干缩: 混凝土在干燥过程中会发生干缩,而在水泡过程中,由于水分的持续存在,干缩现象可能会被抑制。
- 膨胀: 混凝土在水泡过程中,由于水分的渗入,可能会发生膨胀,导致混凝土结构变形。
- 混凝土在水泡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以下几种体积变化:
-
内部结构变化:
- 混凝土在水泡过程中,内部孔隙结构会发生以下几种变化:
- 孔隙率增加: 水分的渗入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孔隙率增加,降低混凝土的密实度。
- 孔隙连通性增加: 水分的渗入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孔隙连通性增加,降低混凝土的抗渗性。
- 混凝土在水泡过程中,内部孔隙结构会发生以下几种变化:
因此,混凝土在浇筑后应避免长期泡水,以确保其强度、耐久性和外观质量。如果不可避免地需要接触水,应采取适当的防水措施,如涂刷防水涂料、设置防水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