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过度振捣会导致以下后果:
一、主要物理缺陷
-
离析现象
过度振捣使混凝土中的骨料(砂石)与胶凝材料(水泥)分离,导致上层为水泥浆、下层为骨料的层次结构,形成“鱼鳞纹”表面。
-
孔洞与不密实
粗集料下沉或与砂浆分离,形成孔洞,降低混凝土密实度,影响整体结构强度。
-
表面缺陷
可能出现鱼鳞纹、云斑等外观缺陷,影响美观性。
二、力学性能影响
-
抗压强度降低
离析和孔洞导致混凝土内部结构弱化,抗压强度无法达到设计要求。
-
抗渗性下降
孔洞和不密实区域成为渗透路径,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渗性能。
-
钢筋保护失效
离析后骨料堆积可能挤压钢筋,削弱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增加钢筋锈蚀风险。
三、施工效率与质量隐患
-
施工效率降低
过度振捣需延长施工时间,降低整体工程进度。
-
安全隐患
早期强度不足可能导致结构变形、裂缝,甚至坍塌风险,尤其在大型工程中危害显著。
四、其他影响
- 泌水性变化 :部分研究指出过振可能轻微降低砂浆泌水性,但影响相对有限。
建议 :振捣时长需根据混凝土类型、坍落度等参数科学控制,通常通过试验确定最佳时长。轨道交通等对性能要求高的工程应采用机械化振捣并规范操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