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混凝土振捣不及时的问题,可采取以下解决方案:
一、现场修补措施
-
清理与剔凿
首先凿除存在蜂窝、麻面或空洞的混凝土表面,使用压力水冲洗清理残留物,确保施工面干净平整。
-
填补与密实
-
对于小面积孔洞,可用高标号细微膨胀混凝土填补密实;
-
对较大空洞需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浇筑C35细石混凝土(掺8%膨胀剂)并二次振捣。
-
-
新旧混凝土结合处理
在新旧混凝土交接处浇筑5cm厚同标号水泥砂浆或减石子混凝土,增强粘结力。
二、施工过程预防措施
-
规范振捣操作
-
振动棒插入间距控制在400mm,单次振捣时间15-30s,20-30min后进行二次复振;
-
振捣器至模板距离不大于有效半径1/2,梁板类结构振捣时插入下层混凝土5cm。
-
-
材料与工艺控制
-
严格把控混凝土配合比,避免材料计量错误或减水剂过量导致离析;
-
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m,分层捣固厚度不超过振捣器作用长度1.25倍。
-
-
设备与人员管理
-
使用合格振动设备,确保振捣棒动作规范;
-
加强施工人员培训,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漏振或过振。
-
三、特殊情况处理
-
时间延误修复 :若浇筑时间过长(超过初凝时间),建议重新浇筑;
-
复杂结构加固 :对预留洞、钢筋密集部位提前制定专项方案,确保振捣密实。
四、注意事项
-
补强深度超过5cm时必须支模,否则难以保证密实度;
-
振捣后需观察混凝土是否下沉或冒泡,及时修整模板。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解决振捣不及时的问题,提升混凝土结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