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变更的界定标准在不同的合同文本和法律法规中有不同的描述,但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工程变更的定义
工程变更是指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合同约定的程序及工程需要,对合同中的原设计或经批准的施工方案进行的在材料、工艺、功能、功效、尺寸、技术指标、工程数量及施工方法等任一方面的改变。
2. 工程变更的范围
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7-0201)第10.1款,工程变更的范围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 1.增加或减少合同中任何工作,或追加额外的工作:这包括在合同工作范围内增加或减少任何工作内容,或为完成工程需要追加的额外工作。
- 2.取消合同中任何工作:取消合同中任何工作,但被取消的工作不能转由发包人或其他人实施。
- 3.改变合同中任何工作的质量标准或其他特性:这包括改变工程质量、性质或工程类型。
- 4.改变工程的基线、标高、位置和尺寸:这涉及对工程的位置、尺寸等几何特性的改变。
- 5.改变工程的时间安排或实施顺序:这包括改变工程的施工时间或已批准的施工工艺或顺序。
3. 工程变更的类型
工程变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立即变更:当产品发生重大瑕疵时,为了防止影响面扩大而采取的断然行为。
2.用完变更:等到旧料用完后才使用新料。
3.某批变更:有些行业的工作程序非常严谨,如果工单的用料不同于标准料表中的内容时,必须通过申请的手续才能变更。
4.择日变更:以某个具体日期作为工程变更生效的指标。
5.累计生产数量变更:以产品的累计数量为控制变更生效的指标。
4. 工程变更的程序
工程变更的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变更的提出:监理人或承包人可以提出变更建议,说明变更的具体内容和时间要求,并附必要的图纸和相关资料。
2.变更的审批:监理人收到变更建议后,应与发包人共同研究,确认存在变更的,应在规定时间内作出变更指示。
3.变更的实施:承包人收到变更指示后,应按指示进行变更工作。
4.变更的估价:承包人应在收到变更指示后的规定时间内,向监理人提交变更报价书,详细开列变更工作的价格组成及其依据。
5. 工程变更的审计原则
在处理因工程变更引起的工程款结算争议时,审计通常遵循以下原则
1.书面变更原则:对于发包方无书面变更指令的口头变更要求,审计时应要求建设单位对承包人事后补签证的方式予以书面明确认可。
2.必要性审计:审查变更的原因是否合理,是否为非变更不可的情况。
3.合规性审计:检查工程变更是否按企业内部规定程序进行,各项手续是否齐全。
4.费用合理性审计:审查结算价格中是否扣除变更前内容的费用,防止同一部位、工序重复计费。
6. 工程变更的法律依据
工程变更的法律依据主要来源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合同条款。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对工程变更的范围、程序、责任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
总结
工程变更的界定标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变更的定义、范围、类型、程序、审计原则和法律依据。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的合同条款和法律法规,谨慎处理工程变更,确保变更的合法性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