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盆地托克逊降水稀少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分析如下:
一、地理位置因素
-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托克逊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距海超过1000公里,受海洋水汽影响极小。夏季风(东南季风)在越过秦岭后势力减弱,无法为盆地带来有效降水。
-
地形阻隔作用
托克逊三面环山(天山、库鲁克山、博格达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形成天然屏障,阻挡了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天山山脉阻挡了西风带的水汽,使其无法深入盆地。
二、地形与气候特征
-
雨影效应显著
西北风带的水汽在翻越天山后势力衰弱,导致盆地西缘(托克逊)成为雨影区,降水稀少。
-
暖温带干旱荒漠气候
托克逊属暖温带干旱气候,夏季高温(平均气温34-37℃)、昼夜温差大(可达40℃以上)、多风(年均2000小时以上),这些条件不利于水汽凝结和降水形成。
-
蒸发量远超降水量
年平均降水量仅5.9毫米,而蒸发量高达1700毫米以上,导致土壤和空气干燥,植被稀疏。
三、季风与大气环流影响
-
季风势力弱化
夏季风在到达托克逊时已接近衰竭,无法提供足够水汽。西风带水汽被天山阻挡,进一步加剧了干旱。
-
地形与大气环流叠加效应
托克逊位于西风背风坡,降水概率更低。同时,受地中海水汽影响范围最东端,但天山阻挡使其无法到达。
总结
托克逊降水稀少是地理位置(深居内陆)、地形(三面环山、雨影效应)与气候(暖温带干旱、蒸发量大)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年降水量仅5.9毫米,部分年份甚至滴水不见,成为我国旱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