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的工作程序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一、申报与监测发现方式
-
自主申报
农户可通过以下途径申报:- 向村(社区)干部或安置区提交书面申请;
- 扫描“贵州乡村振兴云防贫申报小程序二维码”线上申请;
- 拨打12345或全国防止返贫监测和乡村振兴咨询服务电话(原12317平台);
- 使用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手机APP、地方申报小程序(如安徽省)等线上平台。
-
基层排查
驻村工作队员、村干部、网格员等通过定期入户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排查农户生活状况,收集潜在风险信息。 -
部门筛查预警
教育、医保、住建、民政等部门通过数据共享和比对,筛查预警存在返贫风险的农户信息,并反馈至基层核实。
二、识别认定程序
-
入户核查
对申报或筛查出的重点对象,由县乡村干部同步入户核实家庭人口、收入、住房、医疗、教育等情况,并签署《承诺授权查询书》。 -
民主评议与公示
- 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评议拟纳入对象名单,公示5个工作日;
- 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审核和县级审定。
-
审核与系统录入
- 乡镇抽查核实后提交县级乡村振兴部门批准;
- 县级批准后在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中录入标注。
三、特殊情况处理
对因灾、意外事故等导致生活严重困难的农户,可通过“绿色通道”先行落实帮扶措施,后续补全认定程序。
四、动态管理与风险消除
监测对象纳入后,需定期跟踪帮扶措施落实情况,通过收入稳定达标、风险化解等评估后,经程序确认风险消除。
程序要点总结
- 时限要求:认定程序原则上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
- 数据比对:与民政、公安等部门同步开展家庭资产信息核查;
- 责任主体:县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或乡村振兴部门负责最终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