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返贫监测对象识别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重要措施。以下是识别监测对象的三种主要途径及相关程序:
一、三种识别途径
农户自主申报
- 农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主动申报,包括口述、书面申请、拨打12317热线电话、手机App网络申请等。
- 申报内容包括家庭基本情况、收入支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重点反映可能存在的返贫致贫风险。
基层干部排查
- 由帮扶联系人、乡村振兴工作队、村两委干部、村组干部和信息员等,通过日常入户走访、电话联系、遍访等方式,了解农户生产生活状况,收集可能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信息。
- 排查过程中,基层干部会重点关注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导致支出增加或收入减少的农户。
部门筛查预警
- 省级部门利用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定期开展数据信息筛查、比对和推送工作。
- 对筛查出的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信息,推送给相关市县行业部门,由乡镇和村委会进行核实并登记。
二、识别程序
监测对象的识别认定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确保公平、公正和公开,具体步骤如下:
农户申请及承诺授权
- 农户提交申请并签署承诺授权书,授权相关部门核查其家庭信息。
入户核查
- 村级组织对申报或排查出的农户进行入户调查,核实收入支出、“三保障”及饮水安全、返贫致贫风险等情况,填写《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排查表》。
信息比对
- 村级收集信息后,由乡镇统一报送县级乡村振兴部门进行信息比对,反馈比对结果。
村级初选及公示
- 村级根据比对反馈信息,结合家庭情况和返贫致贫风险,通过民主评议确定初选监测对象,并在村内公示不少于5天。
乡级审核
- 乡镇对村级上报的公示无异议的初选对象进行审核,确定拟纳入监测对象名单,并报县级部门审批。
县级审定及公告
- 县级部门审核后,将结果在乡镇和村内公告,公示无异议后正式纳入监测对象名单。
系统录入及建档
- 将最终确定的监测对象信息录入防返贫监测系统,并建立档案。
三、政策依据与重要性
- 政策依据:监测对象识别程序严格遵循“规模控制、群众评议、程序合法”的原则,确保识别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 重要性:通过早发现、早帮扶,及时纾困,防止返贫致贫风险积累成患,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坚实保障。
通过以上三种途径和规范化的程序,可以有效识别出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为他们提供精准帮扶,从而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