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补缴职工医保基数的计算方式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按最低缴费基数计算
-
适用情形
若退休时累计缴费年限未达规定年限,需补缴至规定年限。此时补缴基数按退休时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 60% 计算。
-
计算公式
补缴金额 = 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 60% × 缺失缴费月数 × 7%
例如:某职工2019年退休,需补缴4年,若2019年当地平均工资为3557元,则每月补缴金额为3557 × 60% × 12% = 255.4元。
二、按退休前工资计算
-
适用情形
若退休时累计缴费年限已满规定年限,但存在中断缴费(如灵活就业人员未缴),可按退休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补缴基数。
-
计算公式
补缴金额 = 退休前12个月平均工资 × 缺失缴费月数 × 7%
例如:某职工退休前平均工资为5000元,需补缴3个月,则每月补缴金额为5000 × 12% = 600元。
三、其他注意事项
-
缴费比例
补缴比例通常为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7%,全部计入统筹基金,不划入个人账户。
-
滞纳金计算
若存在欠缴,需按日加收欠缴金额的0.5‰作为滞纳金(部分地区可能不同)。
-
政策差异
不同城市对最低缴费基数、计算年限等有具体规定,建议咨询当地社保部门确认。
四、计算示例(综合案例)
某职工2018年退休,男性,缴费年限不足25年,当地2018年社会平均工资为3324元。若需补缴4年(48个月):
-
补缴基数 = 3324 × 60% = 1994.4元
-
每月补缴金额 = 1994.4 × 7% = 139.61元
-
总补缴金额 = 139.61 × 48 ≈ 6701.28元。
以上方法需结合当地政策调整,建议办理前向社保部门核实最新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