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UDI(唯一标识)管理制度是用于规范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追溯的核心体系,其核心内容及实施要点如下:
一、制度定义与构成
-
UDI定义
- 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由产品标识(DI)和生产标识(PI)组成:
- DI:用于识别产品型号、规格、包装及注册人/备案人的唯一代码。
- PI:包含生产日期、批次号、序列号、失效日期等生产信息,与DI联合使用,满足流通和使用环节的精准追溯需求。
- UDI需以可读(文字/数字)和机器可读(条形码、二维码)形式标识于产品或包装上。
- 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由产品标识(DI)和生产标识(PI)组成:
-
基本原则
- 唯一性:确保单个产品、同批次或同型号产品的精准识别。
- 稳定性:DI在产品基本特征不变时保持不变;停用后不得重复使用。
- 可扩展性:适应监管和应用需求的变化。
二、法规依据与实施步骤
-
国内法规框架
-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2021年修订)明确分步实施UDI制度。
- 《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规则》(2019年)规范编码规则、数据库建设及各方职责。
-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文件细化企业经营活动中的UDI应用要求。
-
分步实施计划
- 第一批(2021年1月):高风险第三类医疗器械(如植入类)。
- 第二批(2022年6月):所有第三类医疗器械(含体外诊断试剂)。
- 第三批(2024年6月):新增15大类103个品种。
三、管理要求与执行流程
-
UDI申请与注册
- 企业需在产品上市前向监管部门提交UDI申请,提供产品技术资料及注册证书。
- 审核通过后,UDI信息需录入国家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数据库。
-
数据记录与追溯
- 企业需建立UDI信息档案,记录生产、流通、使用、报废等全环节数据。
- 依托监管平台(如甘肃省药品监智慧监管平台)维护企业信息,确保数据准确。
-
标签与质量管理
- UDI标签制作需符合国家标准,由具备资质的厂商印刷。
- 经营企业需在出入库、运输贮存等环节验证UDI信息,确保可追溯性。
四、国际实践与趋势
- 欧盟:MDR法规要求UDI包含制造商信息、产品型号等,分阶段实施并建立中央数据库。
- 发展趋势:推动UDI与医保、医疗等系统对接,逐步实现“生产-流通-使用”全域追溯。
五、违规处理与监督
- 未按要求实施UDI的企业将面临责令整改、行政处罚等监管措施。
- 监管部门通过定期检查、数据核验等方式确保制度落实。
通过以上制度设计,UDI实现了医疗器械全链条精准管理,为质量安全监管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