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自评表是医疗机构用于评估自身是否符合医保管理要求的工具。该表格详细列出了各项评估指标和评分标准,帮助医疗机构进行自查自纠,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合规性。
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自评表的内容
基本信息
- 医疗机构名称和地址:自评表开头需填写医疗机构的名称和地址,并加盖公章。
- 经营时间:正式运营是否已达3个月,未达到3个月即为不合格。
医保管理
- 医保管理负责人:是否由主要负责人负责医保工作,并配备专(兼)职医保管理人员。
- 内部医保管理部门:100张床位以上的医疗机构是否设立内部医保管理部门,并安排专职工作人员。
制度建设
- 医保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包括医保办(医保人员)工作制度、医保病历处方审核制度、医保相关审批管理制度、医保政策宣传培训制度等。
- 财务制度: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建立相应的会计账目和“进、销、存”电算化管理的明细账目,未建立扣10分,制度执行不到位扣1分。
- 统计信息管理制度:是否按要求做好医疗机构信息库、药品目录库、诊疗项目目录库、诊疗耗材目录库、疾病编码目录库、手术编码目录库、医保医师信息库等标准数据库基础信息的维护工作。
信息系统
- 系统开发商合作:是否已确定系统开发商,并已签订合作协议。
- 基础数据库:是否设立医保药品、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医用耗材、疾病病种等基础数据库,并按规定使用国家统一的医保编码。
执业范围
- 执业范围:是否以医疗美容、辅助生殖、生活照护、种植牙等非基本医疗服务为主要执业范围。
医药价格政策
- 价格政策执行:基本医疗服务是否执行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制定的医药价格政策。
信用制度
- 法定代表人信用:机构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实际控制人是否有被列入失信人名单的。
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自评表的实施效果
自查自纠
- 自查自纠机制:金塔县医保局通过每月部署,指导医疗机构建立完善内部自查自纠常态化机制,要求其对自查出的问题建立台账,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做到逐一销号、限期清零。
- 问题清单:印制国家、省、市医保部门负面清单,将日常工作中查处的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行为进行梳理总结,确保各定点医药机构能够明确工作指导依据与标准。
培训宣传
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定点医药机构深刻认识自查自纠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自我管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整改落实
通过随机抽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对部分机构的自查自纠情况进行监督,查看其是否认真落实自查工作,有无走过场的情况,并对自查出的问题开展全面复查。
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自评表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常见问题
虚构医药服务项目、重复收费、串换项目、超标准收费、分解收费、转嫁费用、过度检查等。
解决方案
- 自查自纠计划:制定自查自纠计划,明确目标与范围,分阶段推进,成立专项工作组,明确责任分工。
- 科室自查要点:包括诊疗真实性核查、耗材与药品管理、科室专项自查等。
- 问题汇总与整改:建立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措施,立即整改,制度完善,责任追究,提交整改报告。
- 长效机制建设:建立医保月度自查制度,定期组织政策培训,引入信息化监控工具,实时预警违规行为。
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自评表是医疗机构进行自查自纠的重要工具,涵盖了医保管理、制度建设、信息系统、执业范围、医药价格政策、信用制度等多个方面。通过自查自纠、培训宣传、整改落实和长效机制建设,医疗机构可以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合规性,保障医保基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