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医保政策有多项变动,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解读:
-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 按病种付费(DRG/DIP)全面推行:从2025年1月1日起,全国统一实施按病种(DRG/DIP)支付方式。这意味着将疾病诊断、治疗等过程进行分组,制定统一的支付标准,医院若超出该标准则需自行承担费用,低于标准则有收益,有助于杜绝过度检查和治疗,减轻患者负担。
- 门诊打包付费:部分地区试点推行普通门诊统筹依病种付费改革,如安徽自2025年1月1日起执行,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常见慢性病等实行按病种付费,年度支付限额内,患者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取药所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由统筹基金和个人按规定比例支付。
-
医保报销范围调整
- 扩大保障范围:医保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个人账户使用更灵活,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可绑定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近亲属,用于支付其医疗费用。
- 新增罕见病药物报销:国家医保目录新增多款罕见病药物,并提高部分药品的报销比例,如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所需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被纳入医保,减轻了罕见病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 抗癌药报销范围扩大:更多抗癌药物被纳入医保范围,特别是一些新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患者的自付比例将进一步降低。
-
医保缴费与待遇等待期
- 设置待遇等待期:自2025年起,对未在集中征缴期内参保缴费的城乡居民,设置参保后固定待遇等待期3个月;未连续参保缴费的人员,每多断保1年,在固定待遇等待期基础上增加变动待遇等待期1个月,期间发生的医药费用不予报销。
- 缩短等待期的方式:可以通过补缴断缴年度的费用来缩短变动等待期,每多缴纳1年的费用,可减少1个月的变动等待期,但固定等待期无法缩短。
-
医保服务优化
- 门诊无需预交金:2025年3月1日起,全国所有的公立医疗机构取消门诊预交金,将医保患者住院预交金额度降至同病种个人自付的平均水平,患者可选择是否提前交费,减轻了部分患者的资金压力。
- 异地报销更便捷:2025年全国80%地区实现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2026年全覆盖门诊、购药均支持异地实时报销,方便参保人异地就医。
2025年医保政策变动涉及支付方式改革、报销范围调整、缴费与待遇等待期以及服务优化等多个方面,旨在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增强医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