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3年劳动法中怀孕期间的新规定,综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主要调整内容如下:
一、产假与休假制度
-
产假时长
怀孕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 98天产假 ,其中包含 14天强制休假 (即产前可以休14天),其余为生育假期。
-
若生育多胞胎,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
流产产假根据怀孕时长确定,具体天数未在搜索结果中明确提及。
-
-
哺乳期假期
哺乳期女职工享有 1小时哺乳时间 ,用人单位应予以安排,且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提供。
二、劳动时间与工作条件
-
工作时间限制
怀孕女职工每日劳动时间不得超过 6小时 ,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 44小时 ,超出部分应计入休息时间。
- 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延长工作时间或夜班劳动。
-
产前检查时间
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应计入劳动时间。
三、权益保护与法律责任
-
劳动合同保障
-
怀孕、产期、哺乳期内,用人单位不得依据《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41条解除劳动合同;
-
劳动合同期满时,应延续至相关情形消失为止。
-
-
禁止歧视与补偿
-
用人单位不得因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工资、福利待遇或限制晋升;
-
若因女职工生育或哺乳降低工资、辞退等,用人单位需赔偿差额或支付赔偿金。
-
-
违规处罚
- 用人单位违反上述规定,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或情节严重的,处 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
四、其他注意事项
-
特殊岗位调整 :若女职工在孕期无法适应原工作,用人单位应提供同等或更适宜的工作岗位;
-
产假工资计算 :产假期间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且不得以补休替代。
以上规定综合了《劳动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及2023年最新政策,旨在保障孕妇的合法权益,减轻其身心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