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留款是指向农民收取的“三提五统”,即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和五项乡镇统筹(教育费附加、计划生育费、民兵训练费、乡村道路建设费和优抚费)。关于提留款是谁取消的问题,存在不同的说法和背景。
提留款的定义和历史背景
定义
- 提留款是指向农民收取的“三提五统”,用于村集体的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和五项乡镇统筹。
- 这些费用在人民公社时期用于集体积累和提供集体福利。
历史背景
- 起源:提留款起源于人民公社时期,当时农业生产由集体统一销售,收入按工分分配,留下的部分用于集体积累和福利。
- 发展:1980年代初,随着大包干政策的实施,提留款逐渐成为农民的负担,农民对其抵触情绪较大。
提留款取消的时间和原因
取消时间
- 提留款在2002年全国农村税费改革时被取消。
- 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并提出5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的目标。
取消原因
- 减轻农民负担: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中央政府决定取消提留款,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
- 农村税费改革:农村税费改革旨在规范农村收费,减少农民的不合理负担,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提留款取消的影响
对农民的影响
- 减轻负担:取消提留款后,农民的经济负担有所减轻,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农业生产和个人发展中。
- 政策执行难度:尽管提留款被取消,但一些地方仍存在违规收取提留款的情况,农民需要向相关部门投诉以维护自身权益。
对村集体的影响
- 财政收入减少:取消提留款后,村集体的财政收入减少,导致一些村庄面临财政危机。
- 政策执行不一:部分地区在执行取消提留款政策时存在偏差,导致农民负担加重。
取消提留款的法律和政策依据
法律依据
- 《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该条例规定,农民负担的村提留、乡统筹全部加起来最多不能超过上年人均纯收入的5%。
- 农村税费改革政策:2002年全国农村税费改革明确指出,提留款作为地方性收费,一并被取消。
政策依据
- 中央文件:中央政府多次发文强调取消提留款的重要性,并要求各地严格执行。
- 地方政策:地方政府在落实中央政策时,需确保取消提留款政策的顺利实施,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提留款在2002年全国农村税费改革时被取消,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尽管提留款被取消,但一些地方仍存在违规收取提留款的情况,农民需要向相关部门投诉以维护自身权益。中央和地方政策均强调取消提留款的重要性,并要求各地严格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