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营养(PN)是一种通过静脉途径提供营养支持的医疗方法,适用于无法通过口服或肠内途径摄取足够营养的患者。为了确保肠外营养的安全和有效性,必须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以下是关于肠外营养护理措施的详细内容。
肠外营养的护理措施
配置与输注
- 配置环境:肠外营养液应在无菌环境下配制,确保环境清洁、卫生,以减少感染的风险。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医嘱,选择合适的营养成分,如氨基酸、脂肪乳、葡萄糖等,并按照规定的顺序混合营养成分,避免产生沉淀或化学反应。
- 输注方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输注方式,如中心静脉输注(如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适用于长期肠外营养的患者,外周静脉输注适用于短期肠外营养的患者。输注速度应根据患者的需要和耐受性进行调整,一般以每小时20-200ml的速度输注。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感染风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保持输液通畅,定期更换敷料,避免细菌滋生。加强手卫生,定期监测患者血糖水平,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避免高血糖或低血糖的发生。
- 代谢紊乱:密切监测患者电解质水平,及时调整肠外营养液中的电解质成分及用量,维持电解质平衡。定期监测患者肝功能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肝功能异常。
- 导管相关并发症:如出现静脉炎,应立即停止输液,抬高肢体并制动,局部外敷药物以缓解症状。定期冲洗导管,保持导管通畅;如发生堵塞,可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冲洗,必要时更换导管。
肠外营养的监测与评估
生命体征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以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和营养需求。
营养状况评估
定期测量体重和身高,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长情况。记录患者每日的出入量,以评估患者的液体平衡状态。
实验室检查
定期进行血常规、电解质、血糖、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以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代谢状态。
肠外营养的并发症及预防
高血糖与低血糖
- 高血糖:葡萄糖的输注速度应小于5mg/(kg·min),一旦患者出现血糖异常升高,立即报告医师,纠正高渗环境,增加营养液中胰岛素含量及指尖血糖监测频率。
- 低血糖:一旦发生应协助医师处理,推注或输注葡萄糖溶液。可在输注肠外营养过程中每2小时监测一次指尖血糖,及时发现异常。
导管相关并发症
- 导管感染:保持导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导管感染。如有感染迹象,应立即拔除导管,做管尖和血培养。
- 导管堵塞:定期冲洗导管,保持导管通畅;如发生堵塞,可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冲洗,必要时更换导管。
肠外营养的护理措施涉及配置与输注、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监测与评估等多个方面。通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合理控制输注速度、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可以有效预防和管理肠外营养过程中的并发症,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