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野生淡水鱼类综合名录(截至2025年)
一、本地特有种
海南淡水鱼资源丰富,目前已记录7目26科149种,其中23种为海南特有,例如:
- 海南长臀鮠(体侧具深色斑纹,底栖性鱼类)
- 海南原缨口鳅(体表具细密斑点,栖息于溪流底层)
- 海南溪流鳅(体长10厘米左右,褐色背部,喜溪流底部活动)
二、常见野生品种
-
中小型溪流鱼类:
- 叉尾斗鱼(色彩艳丽,具领地意识)
- 海南溪流鲈鱼(体长可达20厘米,善跳跃,溪流中层活动)
- 海南溪流金线鱼(体型小,体表具金色线纹,常见于溪流表层)
-
广适性淡水鱼:
- 草鱼、鲤鱼、鲮鱼(适应性强,广泛分布于河流、水库)
- 鳙鱼(头部宽大,滤食性,常见于缓流水域)
三、外来入侵物种
- 淡水石斑鱼:原产中美洲,1996年引入广东后扩散至海南,肉食性,可破坏本土生态平衡。
- 罗汉鱼(慈鲷科杂交种):体表具“肿头”特征,2025年儋州河道发现放生种群。
四、特殊保护类群
海南部分水域偶见以下国家保护物种(需立即放生):
- 中华鲟(长江水系洄游性鱼类,海南为次要分布区)
- 达氏鲟(底栖杂食性,珠江流域偶见)
附:典型生境分布
生境类型 | 代表鱼种 | 特征描述 |
---|---|---|
溪流底层 | 海南溪流鳅、海南原缨口鳅 | 体型小,底栖,适应湍急水流 |
溪流中层 | 海南溪流鲈鱼、淡水石斑鱼 | 游速快,肉食性或杂食性 |
缓流/静水 | 叉尾斗鱼、鳙鱼 | 色彩鲜艳或滤食性,栖息水库、池塘 |
注:垂钓或捕捞时需注意区分保护物种与入侵物种,遵守海南省渔业管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