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和药品集采目录的更新,旨在优化药品结构,提高药品可及性,减轻患者负担,并推动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以下是对2024年药品集采目录的最新情况及其影响的详细分析。
2024年药品集采目录新增药品
新增药品数量
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新增了91种药品,其中89种通过谈判/竞价方式纳入,另有2种国家集采中选药品直接纳入。
新增药品类别
新增药品主要集中在肿瘤、慢性病、罕见病等领域,包括38种全球性创新药,以及65种国内企业品种。
新增药品的影响
新增药品的纳入显著提升了医保目录的保障水平,预计将为患者减负超过500亿元。这些药品的加入不仅丰富了医保目录,还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特别是对于罕见病和慢性病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药品集采目录调整特点
调整规模
2024年药品目录调整涉及3159种药品,其中西药1765种,中成药1394种,中药饮片892种。
调整原则
调整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确保基金安全,平衡短期获益和长远保障之间的关系。通过严格的评审和测算,确保新增药品的临床价值和价格合理性,进一步减轻患者和基金负担。
调整结果
目录内药品总数达到3159种,其中西药1765种,中成药1394种,中药饮片892种。新增药品的纳入和现有药品的优化调整,使得医保目录更加科学、合理,提升了整体保障水平。
2024年药品集采目录对行业的影响
对药品生产企业的影晌
集采政策促使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创新转型,提升行业集中度。企业需要在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上下功夫,以维持一定的利润水平,同时注重研发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对医疗机构的影响
集采政策促使医疗机构优先使用集采中选药品,优化用药结构,降低药品采购成本。医疗机构需要加强药事管理,确保集采药品的合理使用,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对药品流通企业的影响
集采政策改变了药品的销售渠道和价格形成机制,药品流通企业需要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提高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流通企业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配送的智能化水平,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024年药品集采目录的未来趋势
扩面与提质
2025年将继续推进药品集采,覆盖更多品种,提升集采质量和效率。通过扩大集采范围,进一步降低药品价格,提高药品可及性,满足更多患者的用药需求。
创新药的支持
集采政策将继续支持创新药的发展,推动更多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创新药的纳入不仅丰富了医保目录,还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促进了医药行业的创新发展。
监管与合规
未来集采政策将加强监管和合规管理,确保药品质量和供应的稳定。通过严格的监管和合规管理,确保中选产品的质量和供应,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2024年药品集采目录的更新和调整,显著提升了医保目录的保障水平,减轻了患者负担,推动了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未来,随着集采政策的不断深入和优化,药品价格将更加合理,药品可及性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用药选择将更加丰富,医药行业的创新和发展也将得到有力支持。
2024年药品集采目录有哪些重点药品?
2024年药品集采目录的重点药品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
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2024年12月12日,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公布了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中标目录,涵盖62个品种,主要集中在心脑血管系统药物、全身用抗感染药物、消化系统及代谢药等治疗领域。具体药品包括环丙沙星注射剂、青霉素注射剂、阿司匹林口服常释剂等常用药,以及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氟尿嘧啶注射液等抗肿瘤用药。
-
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药品:2024年,国家医保局公布了新版医保药品目录,新增91种药品,其中89种通过谈判竞价方式纳入,2种为国家集采药品直接纳入。这些新增药品主要集中在肿瘤、慢性病、罕见病等领域,包括26种肿瘤用药、15种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13种罕见病用药等。
-
广东省药品集采目录:2024年6月,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发布了2024年药品拟带量采购意向品种清单,涉及20个国家基本药物和431个国家谈判药品。具体药品包括昂司丹琼片剂、法莫替丁注射剂、艾诺米替片、奥马珠单抗注射液、贝那鲁肽注射液、波生坦片等。
2024年药品集采对药企的影响有哪些?
2024年药品集采对药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价格与利润
- 仿制药利润空间压缩:集采政策导致药品价格大幅下降,仿制药企的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例如,步长制药的毛利率从2019年前的80%以上降至2024年的57.12%,净利率更是跌至2.56%的历史新低。
- 创新药维持高毛利率:尽管仿制药利润下降,但创新药企凭借专利壁垒和政策支持,仍能维持高毛利率。例如,百济神州的毛利率长期保持在80%以上,尽管其高研发投入导致持续亏损。
2. 市场格局
- 国产替代加速:集采政策推动了国产仿制药的快速替代,原研药市场份额大幅下降。2023年国内公立医院市场中,原研药份额从集采前的75%以上降至不足30%。
- 外资药企“战略撤退”:跨国药企在集采中的参与度逐渐降低,部分企业选择放弃市场,转而聚焦院外零售渠道和高端创新药领域。
3. 研发投入与创新
- 倒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集采政策促使药企将资源转向研发,推动行业向创新转型。2023年医药工业全行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23%,国内在研新药数量跃居全球第二。
- 创新药成为新战场:药企纷纷加大创新药的研发投入,布局全球市场。例如,百济神州的PD-1抑制剂已在欧美开展临床试验,复星医药的CAR-T疗法实现国际化销售。
4. 生存逻辑与战略转型
- 从“销售驱动”到“研发驱动”:集采后,中标产品无需额外营销即可进入医院,企业被迫将资源转向研发和质量提升。
- 中小企业面临困境与转型:缺乏规模效应的中小企业面临双重压力,部分企业通过联合研发、委托生产或转型为原料药供应商寻求出路。
5. 质量与供应
- 质量监管压力:低价中标可能导致部分企业简化生产工艺或更换低成本辅料,影响药品质量。例如,2023年某中标降压药因溶出度不合格被抽检。
- 供应稳定性问题:部分集采品种曾出现断供情况,低价导致企业缺乏扩产或应对原料涨价的动力。
2024年药品集采与往年相比有哪些新变化?
2024年药品集采在多个方面呈现出新的变化,主要包括:
-
集采规模和品种数量的增加:
- 截至2024年底,各省份的国家组织和省级集采药品品种数达到500个以上,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 2024年,全国通过省级医药集中采购平台网采订单总金额达到9962亿元。
-
价格降幅显著:
- 2024年新增的国家集采药品平均降价57%,高值医用耗材如人工晶体、运动医学耗材等平均降价70%。
- 第十批集采的平均降幅最高,部分产品降幅超过90%。
-
集采规则的调整:
- 第十批集采对规则进行了多项调整,包括提高参与集采品种的入门条件、减少入围产品数量、取消“保险”中选预期、增加未入围产品“复活”机制等,使得竞争更加激烈。
-
覆盖范围的扩大:
- 集采药品逐步向基层医疗机构、民营医院和零售药店延伸,医保基金直接结算试点推进,确保中选产品供应稳定。
-
全流程监管的加强:
- 集采执行情况被纳入医保基金飞行检查,重点核查医疗机构采购量完成、回款、高价非中选产品使用等问题,违规行为将面临通报、约谈或移送查处。
-
免疫抑制剂和中成药的集采扩展:
- 免疫抑制剂如托法替布、吗替麦考酚酯、来氟米特等纳入集采,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后替代原研药,降低患者长期用药成本。
- 指导山东、湖北等地牵头开展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的全国联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