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病人外购药品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同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
定义:
- 外购药品是指除本院药房供应之外,由患者或家属从院外购买并带入医院使用的药品。
-
使用条件:
- 仅在特定情况下允许使用外购药品,如病情危急且医院内无备药或替代药品可供时。
- 对于一般病情,应首先尝试通过医院的临时购药机制获取所需药品。
-
审批流程:
- 患者或其家属提出申请,并提供药品合法来源及质量证明材料。
- 主管医师填写《外购药品申请单》,经过科主任审核后提交至医务处审批。
- 审批同意后,由药剂科通知患者或家属可以购买药品。
-
采购与保管:
- 患者或家属需从合法的药品经营企业购买药品,并保存好发票等凭证。
- 特殊保管要求的药品(如需要冷藏的药品)可以在科室代为保管。
-
用药管理:
- 医师开具医嘱前需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禁忌症、药物相互作用等信息。
- 护士执行医嘱时要做好记录,包括用药时间、剂量、患者反应等。
-
监督与检查:
- 医务处和药剂科负责对外购药品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 临床科室需对患者外购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确保用药安全。
-
违规处理:
- 若违反相关规定私自购买和使用外购药品,将按照医院规定处理。
- 对未按规定审批、采购、使用外购药品的医务人员也将受到相应处罚。
-
知情同意:
- 使用外购药品之前,患者或其家属需签署《外购药品使用知情同意书》,明确知晓可能的风险和责任。
-
防止利益输送:
- 医生不得推荐具体厂家或指定地点购买药品,避免潜在的利益冲突。
以上制度旨在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同时也保障了医疗机构的正常运作。不同医院的具体规定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大体上都会遵循上述原则。如果需要具体的医院的外购药品管理制度,建议查阅该医院的相关政策文件或咨询医院管理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