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一级焦炭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综合了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要求:
一、化学成分指标
-
固定碳
- 要求≥86%,是焦炭的主要可燃成分,直接影响燃烧性能和冶炼效率。
-
灰分
- 限制≤12%,灰分过高会降低焦炭的热值和机械强度。
-
硫分
- 严格限制≤0.7%,硫分超标会加剧环境污染并影响钢材质量。
-
挥发分
- ≤1.9%(部分标准要求更低),挥发分过高会导致焦炭易燃,降低高炉使用性能。
二、物理性能指标
-
抗碎强度(M40)
- 要求≥80%,反映焦炭在高炉中承受压力的能力,直接影响高炉寿命。
-
耐磨强度(M10)
- 要求≥8.0%,体现焦炭抵抗摩擦磨损的性能。
-
反应性(CRI)
- 通过高温反应测试,要求≥26%,衡量焦炭与氧气的反应剧烈程度。
-
反应后强度(CSR)
- 即反应后残留焦炭的强度,要求≥57%,反映焦炭在高温反应后的承载能力。
三、其他关键指标
-
水分含量 :≤4-6%,过高会影响焦炭的运输和储存稳定性。
-
粒度 :需均匀,满足高炉配煤要求。
-
堆密度 :0.95-1.15 t/m³,影响焦炭的透气性和炼焦效率。
四、其他补充说明
-
灰分Aad :部分标准要求≤9%,进一步限制灰分含量。
-
硫S :部分指标要求≤0.6%,强化硫分控制。
以上指标综合了焦炭在钢铁冶炼中的核心性能需求,确保其具备高强度、低杂质、高热值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