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防洪防汛应急措施可分为预防、预警、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综合多部门及地区的实践经验,主要措施如下:
一、预防措施
- 基础设施加固
-
清理挡护设备243,657平方米,加固自然坡面2,469,039平方米,疏通排水设施450.9公里。
-
抽水站、泵站等设备进行维护和升级,提升排水能力。
- 隐患排查与整改
-
全面排查水利工程、山洪地质灾害隐患,整改67条发现的问题,建立汛期督导检查清单。
-
对危旧建筑、临时设施进行加固或拆除,设立警示标志。
- 物资储备与调配
-
储备浮筒、防洪袋、抽水泵等物资,并定期检修保养,确保完好可用。
-
建立物资调配机制,实现快速响应和区域协同。
二、预警与监测
- 多层级预警体系
-
实时监测降水、水位变化,通过广播、短信、微信等方式发布预警信息,实现“早发现、早报告”。
-
与气象台建立联动机制,及时获取气象预报并调整防御方案。
- 技术手段辅助
-
安装41处防洪视频摄像机,进行隧道拱顶敲击检查及漏水处引水板维护。
-
利用无人机航拍、遥感技术进行大范围隐患排查。
三、应急响应
- 快速启动机制
-
一旦发布暴雨、台风等警报,立即进入应急状态,组织人员疏散、物资转移。
-
建立“一中心、一枢纽、多指挥、多支撑”的协同作战体系。
- 抢险与救援
-
切断电源、设备,组织施工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及时抢救伤亡人员。
-
配备专业抢险队伍,开展道路疏通、堤坝加固等紧急作业。
四、恢复与重建
- 损失评估与修复
-
对洪水造成的设施损坏、生态环境破坏进行评估,制定修复方案。
-
优先恢复关键基础设施(如水电、交通)运行,保障民生需求。
- 经验总结与改进
-
对防洪过程进行复盘,分析不足之处,完善应急预案。
-
加强防洪知识宣传,提升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五、其他关键措施
-
人员培训 :定期开展防洪抢险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
科技支撑 :建立洪水模拟模型,优化调度决策。
-
社区参与 :引导居民参与河道整治、排水维护等公益活动,形成联防联控机制。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运用,2024年各地有效应对了多次强降雨、地震等灾害,实现了防洪减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