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电力系统在防洪防汛中的需求,综合相关措施可归纳为以下要点:
一、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
- 微气象装置部署
在输电线路沿线安装微气象装置,实时监测温度、湿度、风速、降雨量等气象数据,为电网运行提供精准环境感知能力。
- 数据阈值预警机制
当监测数据超过预设阈值时,系统自动触发预警,通过短信、APP或监控平台及时通知运维人员,实现快速响应。
- 设备状态全维度管理
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500千伏盘龙变电站等关键设备的全维度精准管控,完成设备特巡、隐患排查及闭环治理,确保设备在恶劣天气下的稳定性。
二、隐患排查与风险防控
- 管堤及设施地毯式排查
对电网设施周边的管堤、排水系统等展开全面检查,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无遗漏。
- 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建立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强化信息传递,对排查出的隐患及时整改,形成闭环管理。
- 风险预控培训
定期开展防洪防汛专项培训,提升运维人员风险识别与应急处理能力,为隐患排查治理提供技术保障。
三、应急响应与保障措施
- 应急物资与设备准备
配备充足的防汛物资(如沙袋、抽水设备)和应急电源,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立即投入使用。
- 多部门协同联动
与气象、水利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跨部门协同应对,提升整体防灾能力。
- 快速恢复供电方案
制定详细的供电恢复流程,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在灾害后能够快速恢复电网运行。
四、技术支撑与创新
- 数字化平台整合
通过南方电网广东揭阳供电局等案例,整合气象数据、设备状态、运维记录等多源数据,形成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 持续优化升级
定期对监测设备、预警算法进行升级,适应复杂多变的天气条件,提高防洪防汛的精准度与效率。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应用,可有效提升电力系统在防洪防汛中的应对能力,保障供电稳定与电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