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和亳州市实际上是同一个地方的不同称呼,但在名称的使用上容易混淆。以下将详细解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地理位置与名称
地理位置
- 亳州: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华北平原南端,为皖、豫两省交界,地貌呈东南、西北向斜长形,南北长约150公里,东西宽约90公里。
- 亳州市:同样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华北平原南端,为皖、豫两省交界,行政区域面积8374平方公里。
名称区别
- 亳州:是一个地名,指的是一整个地区。
- 亳州市:是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下辖多个区县,如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和谯城区。
历史沿革
亳州
- 历史背景:亳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七八千年以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历史上曾是商朝的都城,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谯被封为“陪都”。
- 重要事件:元末明初小明王韩林儿在此建都,成为“三朝古都”之地。
亳州市
- 历史背景:亳州市作为地级市,继承了亳州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安徽省的重要历史文化名城。
- 重要事件:亳州市近年来在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被誉为“中华药都”和“华夏酒城”。
经济发展
亳州
- 主导产业:亳州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享有“药都”的美誉,中药材市场繁荣,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前来交易。
- 其他产业:白酒产业、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多元发展,形成了“千家药企、十万药商、百万药农、千亿级市场”的产业态势。
亳州市
- 经济总量:近年来,亳州市的经济总量十年连跨12个百亿台阶,进入全省前八位、长三角前三十强。
- 产业发展:重点打造现代中医药、白酒、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主导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化特色
亳州
- 道家文化:亳州是道家思想的发源地之一,涡阳天静宫是纪念道家创始人老子的圣地。
- 中医药文化:亳州因中医药文化享誉全球,被誉为“中华药都”,华佗故里,五禽戏在此传承千年。
亳州市
- 文化传承:亳州市通过将各民族悠久交往交流交融历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嵌入学校教育、文旅景点、重要活动等重点领域,加强精神文化塑造。
- 旅游资源: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如花戏楼、曹操运兵道、华祖庵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亳州和亳州市实际上是同一个地方的不同称呼,亳州是一个地名,指的是一整个地区,而亳州市是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下辖多个区县。两者在历史沿革、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上都有深厚的联系和独特的魅力。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更准确地使用地名,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座城市。
亳州是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吗?
是的,亳州是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
亳州市简介
- 地理位置: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华北平原南端,为皖、豫两省交界。
- 历史沿革:亳州历史悠久,商成汤灭夏后在此建都,北周大象元年(579年)改南兖州为亳州,民国时期曾改为亳县,1986年恢复为亳州市(县级),2000年正式设立为地级亳州市。
- 行政区划:亳州市下辖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和谯城区。
亳州市有哪些著名的景点?
亳州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景点:
-
花戏楼:位于亳州老街,是山西建筑和徽派建筑结合的典范,以砖雕、木雕、铁旗杆“三绝”闻名于世。
-
曹操地下运兵道:又称“地下长城”,是中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地下军事设施,内部设有多种军事设施。
-
华祖庵:为纪念东汉名医华佗而建,景区内有药圃和洗芝池,展示了丰富的中医药文化。
-
南京巷钱庄: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古钱庄建筑,展示了古代金融业的运作机制。
-
亳州市博物馆:仿汉城堡式建筑,展示了亳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文物藏品。
-
林拥城景区:呈环状围绕亳州市,内有游客服务中心、音乐书吧、欧风园等多个旅游景观项目。
-
华佗百草园:集花卉观光、康体养生、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风景旅游区。
-
魏武祠:位于曹操公园内,展示了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的生平事迹。
-
汤王陵公园:纪念商汤王的衣冠冢,公园内有汤王墓等历史遗迹。
-
南湖灯光水舞秀:位于南湖公园中心区域,结合水形和光影的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
亳州和亳州市在历史文化方面有哪些重要的传承?
亳州,古称谯城,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一座拥有3700年文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下是亳州在历史文化方面的重要传承:
历史文化名城与古都地位
- 商汤故都:亳州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的都城,开启了商朝的历史。
- 三国重镇:三国时期,曹操在此屯兵兴学,孕育了“建安风骨”。
- 三朝古都:亳州曾三次成为国都,分别是商汤、曹魏和韩宋政权。
文化遗产与文物保护
-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包括曹操运兵道、花戏楼、南京巷钱庄等。
- 非物质文化遗产:亳州拥有华佗五禽戏、二夹弦、老子传说等6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以及54项省级非遗项目。
文化名人
- 曹操: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 华佗: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被誉为“神医”。
- 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 庄子: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有《庄子》。
文化活动与传承机制
- 文化活动:亳州市积极开展“送戏进万村”、“送戏进校园”等文化活动,推广非遗剧种如二夹弦、淮北梆子戏等。
- 传承机制:通过非遗传习基地、文化馆、博物馆等设施,亳州市建立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传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