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大一附院)作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知名的综合性医院,拥有多个优势科室和先进的技术。以下是关于郑大一附院优势科室的详细介绍。
综合排名和专科声誉
全国综合排名
- 郑大一附院在2023年度复旦版《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中位居全国**a++++**等级,综合排名全国第19位。
专科声誉
- 在2023年度复旦版《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中,郑大一附院的生殖医学科、病理科、泌尿外科、妇产科等科室均跻身全国前列。
特色科室和技术优势
生殖医学科
- 生殖医学科是全国第2名,华中区第1名,以生殖医学和遗传学为核心,辅助生殖技术和优生优育为医疗特色。
- 该科室是国内首批通过ISO9001国际认证的生殖专科医院,已成功实施国际首例肥厚型心肌病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阻断致病基因子代遗传“健康心宝宝”分娩。
病理科
病理科在全国排名第11位,擅长妇科宫颈液基细胞学等宫颈癌筛查诊断,非妇科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呼吸系统、浆膜腔积液、尿液、脑脊液等脱落细胞学的诊断。
泌尿外科
泌尿外科在全国排名第27位,擅长微创腹腔镜肾上腺、肾脏、输尿管、肾积水手术矫正,经皮肾镜手术治疗肾脏结石,膀胱肿瘤全切及尿流改道,前列腺癌根治术。
妇产科
妇产科在全国排名第14位,聚焦妇科肿瘤、妇科微创、凶险性前置胎盘及产前诊断等疑难杂症、罕见病领域,开展了妇科恶性肿瘤多学科诊疗、微创手术治疗及保留生育功能的相关研究。
未来发展规划和国际合作
未来发展规划
- 郑大一附院计划在未来5年内引进2~3名院士,引进或培养国内外科研型高层次人才80名,临床型专业技术骨干50名,引进高水平博士1000名。
- 该院将继续发挥临床医学一流学科建设的主力军作用,争取更多学科进入前10名,培育更多的优秀学科带头人。
国际合作
- 郑大一附院与莫斯科国立谢东诺夫第一医科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建“肿瘤整形与乳腺机器人手术协作中心”。
- 该院还积极参与中蒙埃学者交流活动,展示了中国在乳腺机器人手术领域的技术实力与学术创新。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凭借其强大的医疗实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多个科室在全国享有盛誉。医院不仅在综合排名和专科声誉上表现突出,还在生殖医学、病理科、泌尿外科、妇产科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未来,郑大一附院将继续加强科研和人才培养,深化国际合作,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强院。
郑大一附院在心血管病治疗方面的具体案例有哪些?
郑大一附院在心血管病治疗方面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
超高危ASCVD患者的药物及介入治疗:
- 病例:一位70岁的女性患者,因阵发性胸痛3年并加重5天入院。患者血脂控制不佳,冠脉造影显示左冠脉三支严重病变。
- 治疗策略:行前降支、钝缘支、回旋支中远段药物球囊扩张治疗,并启用PCSK9抑制剂依洛尤单抗联合他汀治疗。
- 结果:随访期间患者血脂水平管控良好,术后1年冠状动脉CTA显示所有冠脉的狭窄程度显著减轻,患者未再发生心血管事件。
-
高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TAVI手术:
- 病例:一位79岁的女性患者,因反复心前区不适就诊,诊断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
- 治疗策略:由于患者高龄且合并多种疾病,选择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
- 结果:手术成功,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术后恢复良好。
-
急诊TAVR治疗心源性休克患者:
- 病例:一位80岁的男性患者,因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导致心源性休克和多脏器衰竭。
- 治疗策略:在ECMO支持下,行急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 结果:手术成功,患者心功能显著改善,术后1个月复查心脏超声显示瓣膜功能良好。
-
多次心脏手术后的高难度微创瓣膜置换:
- 病例:一位曾经历三次心脏手术的女性患者,因心脏瓣膜病复发,病情危重。
- 治疗策略:采用胸腔镜微创技术进行第四次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 结果:手术成功,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心功能显著改善。
-
房颤导管消融及应用决奈达隆节律控制:
- 病例:一位77岁的女性患者,因间断心悸、胸闷3年就诊,诊断为持续性房颤。
- 治疗策略:行房颤导管消融术,并应用决奈达隆进行节律控制。
- 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症状明显改善。
-
IVUS引导下开通LAD-CTO:
- 病例:一位54岁的女性患者,因间断胸闷1年并加重1月余就诊,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 治疗策略:在IVUS引导下,成功开通左前降支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
- 结果:手术成功,患者症状显著改善,术后恢复良好。
郑大一附院在神经外科领域有哪些知名专家?
郑大一附院在神经外科领域拥有众多知名专家,以下是一些代表性专家及其专长:
-
刘献志
- 职务:神经外科主任,院医疗市场部主任
- 专长:颅脑损伤、脑血管病、垂体瘤、各种椎管肿瘤和脊髓压迫症、微血管减压、颅底肿瘤等显微手术治疗
-
李红伟
- 职务:主任医师,教授
- 专长:胶质瘤、颅底肿瘤全切率达95%以上,术后并发症低,率先开展颅内外搭桥手术治疗烟雾病
-
魏新亭
- 职务:神经外科副主任,神经外科一病区主任
- 专长:脑胶质瘤诊断及精准手术治疗、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手术切除垂体瘤、听神经瘤手术切除以及脊髓肿瘤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手术治疗
-
郭付有
- 职务: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 专长:颅内各种肿瘤,包括胶质瘤、脑膜瘤、神经鞘瘤等各种疾病的显微手术,尤其在术中磁共振导航下切除功能区胶质瘤、鞍区肿瘤,术中电生理监测下切除桥小脑角区肿瘤
-
翟广
- 职务: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
- 专长:颅内及椎管内肿瘤、脑血管病、颅脑外伤及神经系统先天性疾病等的诊断与治疗,特别擅长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颅底肿瘤及小儿颅内肿瘤的显微手术
-
周国胜
- 职务: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 专长:颅底肿瘤和脑血管疾病的显微手术,特别在脑动脉瘤显微夹闭术、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和烟雾病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
杨波
- 职务:神经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
- 专长:脑外伤、脑肿瘤、脑出血、脊髓损伤、脑缺血等神经系统急重症的诊断与治疗,国内率先应用神经修复技术诊治多种原因导致的瘫痪与昏迷等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
-
闫东明
- 职务:神经外科医学部主任
- 专长:神经系统肿瘤、脑血管病、功能性疾病、先天畸形等神经外科疾病,特别是神经内镜下微创治疗颅底肿瘤
-
李东朋
- 职务:神经外科,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 专长:颅神经功能性及损伤性疾病如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面瘫后遗症等显微外科治疗
郑大一附院在肿瘤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有哪些?
郑大一附院在肿瘤治疗方面取得了多项最新研究进展,以下是一些关键成果:
肝癌治疗
- DEB-TACE联合阿帕替尼:郑大一附院团队在Nature子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发表了一项研究,发现经动脉药物洗脱微球化疗栓塞术(DEB-TACE)联合药物阿帕替尼相较于单独的DEB-TACE,能显著改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uHC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且安全性良好。
- 免疫相关细胞死亡指数(IRCDI):该团队还在《npj Precision Oncology》上发表了一项研究,通过收集12种细胞死亡模式和9种机器学习模型,构建了一个免疫相关细胞死亡指数(IRCDI),用于预测肝细胞癌(HCC)患者的预后和对多种治疗的敏感性。
肺癌治疗
- 化疗后延迟免疫治疗:郑大一附院张毅、王丽萍团队与河南省人民医院仓顺东团队合作,在《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上发表了一项研究,发现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先用化疗再在3天后使用PD-1抑制剂,能更好地激活抗肿瘤免疫应答,提高客观缓解率(ORR)。
胃癌治疗
- Claudin18.2 CAR-T细胞治疗:郑大一附院生物治疗中心和癌症中心的张毅团队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发表了一项病例报告,首次描述了一例胃癌患者在接受Claudin18.2 CAR-T细胞治疗后出现假性进展,并探讨了联合PD-1治疗的可行性。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
- BCMA CAR-T细胞治疗: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开展了一项回顾性研究,评估BCMA CAR-T细胞对同时患有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和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显示客观缓解率(ORR)高达100%。
食管鳞状细胞癌研究
- 多组学分析定义亚型:郑大一附院李文才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一项研究,通过结合分子学和组织学分析,定义了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亚型,为个性化治疗策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结直肠癌研究
- PRRC2A促进结直肠癌进展:郑大一附院与中国农业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在《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了一项研究,发现m6A阅读蛋白PRRC2A通过CK1ε和异常上调的WNT和YAP信号通路促进结直肠癌进展,揭示了新的治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