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血栓,尤其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对人体健康存在诸多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肢体肿胀和疼痛:血栓形成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导致下肢血液淤积,进而引起肢体肿胀。随着病情发展,肿胀会逐渐加重,疼痛也会愈发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行走和日常活动。有些患者甚至会因为疼痛而难以入睡,生活质量急剧下降。
皮肤颜色和温度改变:由于血液循环不畅,下肢皮肤可能出现发绀(青紫色)或苍白,皮肤温度降低,触感冰凉。
浅静脉曲张:长期血栓堵塞可能导致浅静脉血液回流增加,形成浅静脉曲张,表现为下肢皮肤表面出现蚯蚓状的静脉。
2. 肺栓塞
血栓脱落: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危险的并发症是肺栓塞。当血栓脱落并随着血流进入肺动脉时,会导致肺动脉堵塞,引起肺栓塞。
症状严重:患者可能会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据统计,肺栓塞导致的猝死率相当高,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3.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在血栓的机化过程中,静脉瓣膜可能遭受破坏,导致继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即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下肢慢性水肿、疼痛、肌肉疲劳(静脉性跛行)、静脉曲张、色素沉着、皮下组织纤维变化,严重者可形成局部溃疡,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4. 肢体功能障碍
活动受限:严重的下肢血栓可能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如行走困难、肌肉萎缩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截肢风险:在极少数情况下,如果血栓严重堵塞血管且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肢体缺血坏死,甚至需要截肢。
5. 其他危害
血管壁损伤:血栓形成后,下肢供血不足,血液蓄积于堵塞部位会导致血管内压力增大,可能导致血管壁损伤。
生活质量下降:长期的下肢肿胀、疼痛和溃疡等问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患者心理负担加重。
预防措施
避免久坐不动:每隔1小时起来活动一下,做做伸展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
健康饮食: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栓风险。
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下肢静脉压力,增加血栓风险。
下肢血栓的危害不容忽视,及时发现和治疗是关键。如果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应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