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方式调整
-
饮食管理
- 低盐低脂:每日盐摄入不超过6克,减少饱和脂肪酸(如肥肉、动物内脏)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如全谷物、蔬菜)和优质蛋白(如鱼类、豆类)。
- 戒烟限酒:吸烟会加重血管痉挛,长期饮酒损害血管弹性,需严格限制。
-
规律运动
- 选择快走、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运动强度以心率不超过“170-年龄”为宜,避免剧烈运动诱发症状。
- 运动需循序渐进,出现胸闷、胸痛立即停止并就医。
-
情绪与作息
- 保持心态平和,避免熬夜、过度劳累及情绪激动,以减少心肌耗氧。
二、药物治疗
- 急性期用药: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快速扩张冠状动脉,缓解症状。
- 长期管理:
-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
- 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调节血脂,稳定斑块。
-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降低心率和心肌耗氧。
- 中成药(如麝香保心丸)可辅助改善心肌供血。
三、中医调理
- 气虚血瘀:可用丹参、黄芪等补气活血中药,或中成药如参松养心胶囊。
- 气滞血瘀:推荐三七、麝香等行气活血药物,如速效救心丸。
四、定期监测与预防
- 高危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1次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
- 控制体重,避免寒冷刺激及暴饮暴食,减少诱因。
五、注意事项
- 食疗不能替代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若症状加重(如频繁胸痛、呼吸困难),需及时就医,必要时行介入或手术治疗。
通过上述综合措施,可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症状,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具体用药和运动方案需根据个体情况由医生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