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长期吃肉桂可能延缓伤口愈合、引发炎症或刺激口腔黏膜。肉桂虽有一定抗菌作用,但过量摄入其活性成分(如肉桂醛)可能对口腔组织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未完全愈合的创面。
-
影响凝血与愈合
肉桂中的香豆素类物质可能干扰凝血功能,增加术后出血风险;其刺激性会扩张局部血管,延缓牙龈组织修复速度。 -
刺激创口引发不适
拔牙后的暴露创面接触肉桂粉或精油时,易产生灼热感或疼痛,长期刺激可能导致黏膜溃烂,甚至诱发继发感染。 -
与药物相互作用
若术后服用抗生素或止痛药,肉桂可能降低药效(如与抗凝血药华法林冲突),或加剧胃肠道副作用(如恶心、反酸)。 -
过敏风险升高
部分人对肉桂过敏,术后免疫力较低时更易出现红肿、瘙痒等反应,延迟恢复进程。
拔牙后建议至少2周内避免频繁食用肉桂制品,恢复期饮食以温和、无刺激为主。若需摄入,可选择少量肉桂粉(非浓缩油)且避开伤口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