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痰多由肺寒引起,而非肺热,这是倪海厦及中医理论的核心观点之一。关键亮点:白痰质地清稀或呈泡沫状,多因寒邪侵袭肺部导致肺气宣发受阻,水液停聚成痰;而黄痰、黏痰才分别对应肺热和肺燥。若长期咳白痰且伴随怕冷、胸痛等症状,需温肺散寒调理。
-
白痰与肺寒的关联
寒邪侵入肺部后,肺气无法正常宣发水液,导致津液凝聚成白色清稀痰液。典型症状包括形寒肢冷、恶寒明显、咳嗽胸痛等。中医建议参考小青龙颗粒等温肺散寒方剂,并避免生冷食物。 -
与肺热的区别
肺热痰液通常为黄色黏稠状,伴有口渴、舌红苔黄等热象。而白痰若误用清热药可能加重寒邪,需严格辨证。倪海厦强调,痰色是辨证关键,自行用药易延误病情。 -
调理方法与注意事项
温肺散寒可选用苓甘五味姜辛汤(含干姜、细辛等),通过振奋脾肺阳气化解寒痰。日常需保暖避寒,饮食宜温补,如生姜、葱蒜等。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务必就医排查慢阻肺等潜在疾病。
总结:白痰多为肺寒信号,需针对性温调而非清热。中医强调“百病生于痰”,长期咳痰应结合专业辨证,避免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