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中医医案经典是清代温病学派集大成者的临床精华,以辨证精准、用药灵巧、善治疑难著称,其医案涵盖内、外、妇、儿各科,尤以温病、霍乱救治见长,至今仍是中医临床与学术研究的重要范本。
-
辨证如神,见微知著
王孟英诊病注重四诊合参,尤其擅长从脉象、舌苔、二便等细节捕捉病机。例如,他通过患者“脉弦细数,舌绛无津”判断阴虚火旺,结合“饮而不食,两腿肿痛”锁定肝郁乘脾的复杂病机,推翻前医误诊。其医案中常见对痰火、气机、津液关系的精辟分析,如“痰火郁闭,玄府不利”等理论,至今被奉为圭臬。 -
用药清灵,顾护阴津
不同于传统温补派,王孟英善用甘凉清淡之品濡养肺胃,如梨汁、甘蔗汁等食疗方,既避滋腻之弊,又存“一分阴液,便有一分生机”。其独创的“雪羹汤”(海蜇配荸荠)清热涤痰,成为后世经典方。对于霍乱热证,他创制的蚕矢汤、连朴饮等方,兼顾解毒与调气,疗效显著。 -
病机立体,多法并施
面对复杂病症,王孟英常从肺、脾、肝、胃多脏调燮气机。例如,一例神昏狂证,他同时用犀角凉血、铁落镇肝、竹沥化痰,三路并进瓦解风火痰交织的病理链。其医案中“经纬纵横”的辨治思路,将六经框架与卫气营血理论融合,形成三维立体的急症救治模式。 -
医德高尚,记录翔实
王孟英医案不仅载录成功验案,亦坦诚失败教训。他免费为贫民诊治,反对“乘机诋毁前医”,其医案时间跨度近40年,涵盖近900例病案,病种达70余类,为中医流派研究提供了珍贵史料。好友评其医案“使病者听半痴论病之无微不入,信笔成章,已觉疾瘳过半”。
王孟英医案的价值远超临床技术本身,其“调愆复常”的核心理念与灵活变通的学术精神,至今启迪医者:治病需溯本求源,更需心怀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