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回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是沿淮淮北一带,尤其以淮南市、亳州市、阜阳市为核心分布区,其中淮南市回族人口达7.79万,占全市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2.2%。全省回族呈“大分散、小聚居”特点,9个民族乡中有7个位于皖北,如寿县陶店回族乡、凤台县李冲回族乡等,形成鲜明的地域聚集现象。
从历史脉络看,安徽回族定居可追溯至唐、宋时期,元代因屯田、调卫等政策加速迁移,明末清初外省回族大规模迁入,最终形成以皖西北为起点向东南扩散的分布格局。沿淮淮北因气候、饮食与地理环境贴近回族传统生活需求,成为主要聚居地,而江南地区则相对分散。
从行政划分看,淮南市是安徽回族人口最多的地级市,下辖4个民族乡(如孤堆回族乡、古沟回族乡)和23个民族村,清真寺等宗教场所保存完好。亳州谯城区、阜阳等地也因“围寺而居”的传统形成密集社区,例如寿县清真大寺周边便是典型聚居区。
从文化经济特征看,安徽回族多从事饮食业、屠宰加工和个体商贸,皖北聚居区保留着鲜明的伊斯兰风俗,如服饰、节庆礼仪等。新中国成立后,回族政治地位显著提升,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比例高于人口占比,民族乡长均由回族干部担任。
若想深入了解安徽回族文化,可走访淮南民族乡或亳州清真寺,体验独特的民俗与美食。皖北地区作为回族文化核心区,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发展活力,是探索多元民族融合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