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卫生运动定于每年4月开展,是全国性的卫生宣传与实践活动,旨在通过集中行动提升全民健康意识、改善环境卫生。其核心亮点包括:历史传承70余年,从1952年抗击细菌战起源到如今融入健康中国战略;季节性科学安排,4月是病媒生物繁殖高峰期,便于集中防制;群众性全民参与,涵盖环境整治、疾病预防、文明习惯培养等多维度行动。
-
历史背景与制度确立
爱国卫生运动始于1952年毛泽东同志“动员起来,讲究卫生”的号召,1989年正式确立每年4月为“爱国卫生月”。这一制度将突击性卫生运动转为常态化,结合不同时期社会需求调整主题,如近年聚焦“健康体重”“厕所革命”等。 -
4月活动的科学性与实践意义
选择4月因气候转暖,蚊蝇鼠蟑等病媒生物进入活跃期,集中治理可事半功倍。活动内容涵盖城乡环境清洁、除四害、健康科普等,例如2025年主题为“爱卫新篇章 健康‘心’生活”,倡导合理膳食、垃圾分类等现代健康理念。 -
个人如何参与
公众可通过日常行动支持:保持居家与公共环境清洁、践行分餐公筷、科学佩戴口罩、参与社区灭鼠等。这些举措既能预防传染病,也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微观实践。
爱国卫生运动是中国特色卫生治理的典范,其持续开展依赖每个人的点滴行动。2025年4月正值第37个爱国卫生月,不妨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营造健康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