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与气血不足密切相关,但并非唯一原因。中医认为,春季阳气升发时,若气血不足或运行不畅,会导致大脑供氧不足,引发困倦乏力;现代医学,春季血管扩张、代谢加快会暂时性减少脑部供血。关键诱因包括脾虚湿盛、肝血亏虚、生物钟紊乱等,需综合调理而非单纯补气血。
-
气血失衡是春困的核心机制
冬季气血内敛,春季阳气外发时,若气血不足或湿气困阳气升发受阻,表现为头昏沉、四肢乏力。脾虚者更易因湿气加重症状,出现食欲减退、舌苔厚腻。 -
肝血不足者的典型表现
长期熬夜或情绪压力大的人群,肝血亏虚无法濡养筋脉和头目,常见眼干、多梦易醒、指甲纵纹。这类人春季肝阳升发过旺,反而加剧疲劳感。 -
生活习惯与环境的叠加影响
冬季运动少、饮食油腻导致代谢废物堆积,春季气温波动又加速能量消耗。久坐不动、睡眠不足会进一步降低血液循环效率。 -
区分病理性与生理性春困
普通春困可通过作息调整缓解,但若伴随心悸、持续头晕或月经紊乱,可能是贫血、甲状腺问题等疾病的信号,需及时就医。
提示:缓解春困需“多管齐下”——午间小憩20分钟、饮食增加山药红枣等健脾食材、练习八段锦促进气血运行,避免熬夜和过度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