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光伏热场价格受供需关系与技术迭代双重影响,当前碳碳热场价格处于底部区间,但预计下半年将随替换需求释放迎来上涨。核心部件(坩埚、加热器等)国产化率提升,叠加N型硅片技术普及,热场材料性能与经济性持续优化,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向龙头企业倾斜。
光伏热场作为硅片生产的核心耗材,其价格波动与下游产能周期紧密相关。2024年硅片新增产能放缓导致热场需求短期疲软,价格同比大幅下降,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亏损。但随着2023年投产的单晶炉陆续进入热场更换周期(寿命通常6-24个月),2025年替换需求将显著增长,供需格局改善有望推动价格回升。
碳碳复合材料凭借耐高温、轻量化及大尺寸适配性优势,已逐步替代传统石墨热场。当前坩埚等核心部件价格受N型硅片技术驱动,需匹配更高纯度的碳化硅涂层,进一步提升了碳碳热场的渗透率。龙头企业通过预制体自研和沉积工艺优化,将生产成本控制在行业低位,中小厂商则面临技术壁垒和资金压力。
政策与市场协同推动行业洗牌。531新政加速光伏市场化进程,倒逼热场企业从价格竞争转向技术升级。金博股份等头部厂商已布局碳陶制动盘等新业务,以对冲光伏领域盈利波动。预计2025年下半年,随着硅片产能利用率提升和替换需求放量,热场价格或迎来10%-15%的修复性上涨。
光伏热场行业正处于技术红利与市场调整的关键期。投资者需关注龙头企业技术储备与产能释放节奏,同时警惕短期政策窗口期后的价格波动风险。长期来看,大尺寸硅片与半导体级热场需求将为行业打开增量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