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振兴五大行动包括挖掘优异种质资源、推进种业创新攻关、做强国家种业阵型企业、提升种业基地能力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旨在通过系统性举措突破种源“卡脖子”难题,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
挖掘优异种质资源:全面开展国家库(圃)资源精准鉴定,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登记制度,发布可利用资源目录,为育种创新提供基础支撑。例如,黑龙江建成全国最大寒地种质资源库,酒泉市收集保存资源超25万份。
-
推进种业创新攻关:聚焦单产提升,联合攻关选育高油大豆、耐盐碱作物等突破性品种。黑龙江省龙粳31水稻、黑河43大豆等品种推广面积全国领先,酒泉市培育1379个自主知识产权品种。
-
做强国家种业阵型企业:通过政策扶持和“一对一”帮扶,培育航母型领军企业和专业化平台企业。黑龙江垦丰、龙科等7家企业跻身全国大豆种子销售十强,酒泉市引进荃银高科等龙头企业强化产业竞争力。
-
提升种业基地能力:建设南繁硅谷、甘肃玉米、黑龙江大豆等国家级基地,目标到2025年供种保障率达80%。酒泉市建成74.8万亩制种基地,玉米和蔬菜供种量分别占全国10%和50%。
-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实施品种身份证管理,严打套牌侵权行为。酒泉市建立信用评价和联查联办机制,黑龙江种子质量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保障市场秩序。
种业振兴五大行动通过资源、技术、企业、基地和监管的全链条协同,正加速实现“中国粮用中国种”。未来需持续优化政策落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确保种源自主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