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主要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这些灾害在新疆地区频繁发生,尤其是在汛期,受气象因素的影响,突发性地质灾害更为常见。
1. 崩塌
崩塌是指陡峻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新疆地区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地貌多样,崩塌灾害时有发生,尤其是在伊犁谷地等地区。
2. 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新疆地区春季融雪或持续降雨引起的山体滑坡占地质灾害总数的85%左右。
3. 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爆发突然、能量巨大、来势凶猛、历时短暂、复发频繁、破坏力强大,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4. 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突发的、难以预见的、不可控制的地下空洞,导致地表突发坍塌的地质现象。新疆地区因采矿和道路施工等人类活动引起的地面塌陷也时有发生。
5. 地裂缝
地裂缝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较大范围的、具有一定延伸方向的线性裂缝。地裂缝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活动、地下水位变化、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有关。
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与新疆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地质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也与频发地震和区域性极端暴雨洪涝灾害有关。为了减轻地质灾害风险,新疆地区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包括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信息平台建设、强化地质灾害风险普查评估成果的应用和推广等。
新疆地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多样,防治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