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冬季整体气温预计较常年偏高,但冷暖起伏显著,呈现“暖干”特征。全国大部分地区偏暖1-2℃,东北北部、内蒙古东部等地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强冷空气过程将导致中东部短暂剧烈降温。
- 暖冬判定依据:气象学上,暖冬指冬季三个月平均气温高于常年值。2025年冬季全国平均气温预计偏高0.符合暖冬标准,但区域性差异明显。例如辽宁南部、河北南部等地偏暖1-2℃,而黑龙江西北部可能偏冷1-2℃。
2.天气风险**: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气候复杂化,冬季可能出现5-6次强冷空气过程,中东部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6-12℃。最低气温0℃线可能南压至华北南部,需防范阶段性冰冻灾害。
-
降水与干燥趋势:全国降水量预计偏少40%以上,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可能遭遇显著干旱。森林火险等级升高,需加强防火措施,同时注意雾霾天气对健康的影响。
-
农业生产建议:暖冬利于越冬作物生长,但需警惕病虫害滋生。北方设施农业应加固棚膜防范大风,南方果园需做好防寒准备应对突发降温。
-
健康防护提示:气温骤变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建议关注天气预报,及时增减衣物。室内保持通风,均衡饮食并适度运动以增强免疫力。
2025年冬季虽以偏暖为主,但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需动态关注气象部门滚动预报,做好能源调度、交通应急和健康防护等多维度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