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苗期主要病害有:
-
稻瘟病:苗瘟发生于三叶前,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
-
纹枯病:主要为害叶鞘,叶片次之。初期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边缘暗褐,中部呈灰白色半透明状。
-
白叶枯病: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害,苗期、分蘖期受害最重,叶片最易染病。一般有褪绿枯黄斑,天气潮湿时病叶上可见乳白色小点,干后结成黄色小胶粒。
-
恶苗病: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
-
立枯病:多发生在水稻一叶一心期和二叶一心期,是一种真菌性的病害。被危害的秧苗主要表现为叶枯黄,心叶枯萎,茎基部软化易折断。
-
青枯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容易发生在三叶期前后的秧苗上。主要是因为水稻生理性失水造成的,叶片打卷,逐渐变为青灰色干枯。
-
绵腐病:在播种后一周即可开始发生,可持续到三叶期前后,主要危害种子,幼芽和根系。发病多在破壳处以及苗基部的位置产生乳白色的棉絮状物,造成稻苗腐烂死亡。
这些病害的发生与环境、栽培管理和水稻品种密切相关,了解这些病害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是防治的第一步。在苗期,及时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如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药物防治等,可以有效减少病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提高水稻的产量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