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常见24种野生毒菌
云南作为野生菌的王国,每年都吸引着众多食客。在享受美味的我们也要警惕其中隐藏的危险。根据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云南省真菌多样性与绿色发展重点实验室的最新研究,云南常见的毒菌(毒蘑菇)共有24种。这些毒菌不仅会引发恶心、呕吐等胃肠炎症状,还可能导致急性贫血、肝脏损害等严重后果,甚至有高达80%的致死率。
毒菌的危害
- 神经-精神型反应:某些毒菌含有致幻毒素,食用后会出现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随后可能出现烦躁、幻听、幻觉等精神异常行为,严重者甚至有自伤或伤人的危险。
- 胃肠炎型中毒:表现为急性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吐血、昏迷以及脏器功能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 溶血型中毒:表现为急性贫血、血红蛋白尿、肝大及脾大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脉弱、抽搐、幻觉及嗜睡,最终因肝脏、肾脏严重受损及心力衰竭而导致死亡。
- 肝脏损害型中毒:如抢救不及时,病死率可高达60%—80%。
常见毒菌种类
- 大果薄瓤牛肝菌:新增的毒菌种类,具体毒性和中毒症状有待进一步研究。
- 毛脚乳菇:同样是新增的毒菌种类,其毒性和中毒症状需要进一步了解。
- 日本红菇:新增的毒菌种类,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需要引起重视。
- 高地口蘑:新增的毒菌种类,其毒性和中毒症状需要进一步研究。
- 褐黄牛肝菌(红见手):食用后会出现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随后可能出现烦躁、幻听、幻觉等精神异常行为。
- “破坏天使”:外表看似无害,但毒性极强,可导致严重后果。
- “死亡帽”:可能藏有昆虫和幼虫,对人类有毒。
如何避免中毒
- 不采不买不吃:对于不熟悉的野生菌,不要采摘、购买和食用,以免误食毒菌。
- 彻底煮熟:虽然加热可以破坏部分毒素,但并不能保证完全安全,因此不建议食用野生菌。
- 避免民间误区:不要相信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白色蘑菇无毒等民间说法,这些都是不准确的。
- 寻求专业鉴定:如果对野生菌的安全性有疑问,可以寻求专业机构的鉴定。
总结
云南常见24种野生毒菌的发布提醒我们,在享受野生菌美味的也要警惕其中隐藏的危险。只有正确识别和避免食用毒菌,才能确保我们的健康和安全。记住:不采不买不吃,别拿生命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