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毒菌子种类繁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
致命鹅膏(白罗伞):这种菌含有剧毒,其毒素主要为鹅膏毒肽和鬼笔毒肽,误食后会对人体肝脏、肾脏等多脏器造成严重损害,病死率极高。
-
灰花纹鹅膏:其毒素与致命鹅膏类似,同样可导致严重的中毒症状,如急性肝损害型中毒,病情复杂且凶险。
-
亚稀褶红菇(火炭菌):这是云南较为常见的毒菌之一,可引起横纹肌溶解型中毒。误食后发病快,在1小时内就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随后全身乏力明显,肌肉痉挛性疼痛,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困难,血尿或血红蛋白尿,出现酱油色尿液,严重者12小时即可死亡。
-
小豹斑鹅膏(满天星):含有神经精神型毒素,误食后除胃肠炎型症状外,还会有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消失、多汗或大汗、唾液增多流口水、流泪,兴奋、幻觉、步态蹒跚、心率缓慢、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等表现,少数病情严重者可因呼吸或循环衰竭而死亡。
-
赭鹿花菌(赭马鞍菌):生食或未完全煮熟可导致溶血型中毒,误食后会出现恶心、呕吐、上腹痛和腹泻等肠胃症状,不久后溶血的发展会导致尿液减少甚至无尿,尿液中出现血红蛋白以及贫血,还可能引发急性肾衰竭、休克、急性呼吸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
-
叶状耳盘菌(假木耳):易与木耳混淆,形如木耳,但在水中漂洗时,水变色,与鸡蛋炒时蛋变黑。误食后潜伏期较长,最快食后3小时发病,一般在1-2天内发病,表现为“日晒伤”样红、肿、热、刺痒、灼痛,严重者皮肤出现颗粒状斑点,针刺般疼痛,发痒难忍,发病过程中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在日光下会加重,一般4-5天后好转,有的病程4-15天。
-
毒沟褶菌(小白菌、蝴蝶菌):属于其他类型的毒菌,近几十年来,在云南山区及半山区发生多起不明原因猝死事件,研究发现由食用毒沟褶菌导致。
-
网孢牛肝菌:引起胃肠道刺激和炎症的菌子很多,主要有网孢牛肝菌属、青褶伞属、鬼笔属、鳞伞属、枝瑚菌属、红菇属等。
云南的毒菌子种类繁多,毒性各异,因此在采摘和食用野生菌时务必谨慎,避免误食毒菌导致中毒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