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出土的中药是现存最早的中草药标本之一,包括辛夷、杜衡、藁本、高良姜、桂皮、花椒、茅香、佩兰、姜等9种植物药。这些药物均盛放在不同的药具和药袋中,如绢药袋、香囊、熏炉、药枕、漆奁等。它们具有芳香祛湿、通气健脾、防腐杀菌、祛除秽气、防病治病等多种功效,亦可作熏香材料。
-
辛夷:出自两件香囊、两件草药袋,彩绘陶熏炉中也有发现。它是木兰科植物望春花、玉兰或武当玉兰的干燥花蕾,具有散风寒、通鼻窍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鼻炎、头痛等症状。
-
杜衡:出自辛追墓五件草药袋中。它是马兜铃科细辛属的全草,富含挥发油,气味芬芳,先秦时就已经是一种重要且常见的香草。
-
藁本:出自五件草药袋和彩绘陶熏炉中。它来源于伞形科植物藁本或辽藁本的干燥根茎和根,是中医常用的散寒止痛药,主要用于风寒感冒、风湿关节痹痛等症。
-
高良姜:出自五件草药袋和彩绘陶熏炉中。它是一种热带多年生长的山姜,根茎含有挥发油,具有辛香气,可用作风靡世界的驱风药、驱蚊剂的主要原料。
-
桂皮:出自一号墓西边厢352号竹笥。桂皮是肉桂树的树皮,具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的功效。
-
花椒:在三号墓东边箱出土。花椒在古代就被发现有杀虫、防腐、抑菌、防潮、去湿等多重药性,时至今日仍广泛应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创面术后、疼痛等病症。
-
茅香:在一号墓东边厢65号竹笥出土。它也是一种香草,可用于熏香或制作香囊。
-
佩兰:在三号墓东边厢150号竹笥出土。佩兰具有芳香化湿、醒脾开胃的功效。
-
姜:在五件草药袋和彩绘陶熏炉中均有发现。姜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也具有药用价值,生姜性温,长于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干姜性热,长于温中散寒、回阳通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