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至1945年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时期,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反抗日本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伟大战争阶段。 这一时期以卢沟桥事变为起点,以日本无条件投降告终,中国人民以3500万军民伤亡的代价赢得最终胜利,同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
-
全面抗战爆发与关键事件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同年12月南京沦陷,日军实施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1938年武汉会战后,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中流砥柱。1945年8月,美国投放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加速日本投降。 -
两大战场与战略路线
正面战场由国民党军队主导,组织了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等大型会战,粉碎日军“速战速决”计划;敌后战场由中共领导,通过百团大战、游击战等消耗日军力量,建立抗日根据地并推行“三三制”民主政权。 -
经济与社会影响
日本推行“以战养战”,掠夺沦陷区资源导致民族工业凋敝;国民政府实施统制经济,官僚资本膨胀。部分工厂内迁至西南,为持久抗战提供物资基础。 -
国际地位与战争意义
中国是亚洲反法西斯主战场,远征军入缅作战打通国际援华通道。抗战胜利不仅洗雪百年屈辱,更使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成员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这段历史警示我们:民族存亡之际,团结与抗争是捍卫尊严的唯一道路。 今天的和平与发展,正是先烈以鲜血换来的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