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至1945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时期,主要事件集中在抗日战争的爆发、全民族抗战的展开以及最终胜利。以下是关键事件的梳理:
一、抗日战争的爆发与全面侵华
-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日全面战争的爆发,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
-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军侵占东北三省,建立伪满洲国,但全面侵华战争始于七七事变。
二、全民族抗战的展开
-
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6年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1937年9月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
-
正面战场战役
-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3日,中日双方投入近30万兵力激战,中国军队以劣势装备顽强抵抗,挫败了日军的“速战速决”战略。
-
太原会战 :1937年9月至11月,国共协同作战,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战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徐州会战 :1938年1月至5月,台儿庄大捷是抗战初期最大胜利,歼灭日军一万余人。
-
武汉会战 :1938年6月至10月,中日双方消耗大量兵力,武汉失守后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
-
敌后战场斗争
- 八路军、新四军在晋察冀、晋冀鲁豫等地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如百团大战(1940年)破坏日军交通线。
三、战争进程中的重要节点
-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
-
日本投降与战争结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抗战结束。
四、历史意义与影响
-
民族觉醒与团结 :全民族浴血奋战,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
-
社会变革 :工运动员参与抗日救亡与战时生产,推动社会结构转型。
五、重要会议与决策
- 洛川会议 :1937年8月,中共中央确定敌后抗战策略,推动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
以上事件共同构成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篇章,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民族危亡中的觉醒与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