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这天,北方人通过“贴秋膘”“咬秋”等习俗迎接秋天,主要食物包括酱肘子、饺子、烤鸭、茄子等,既补充夏季消耗的营养,又寄托健康。
-
酱肘子与“贴秋膘”
北京、河北等地流行立秋吃酱肘子,肥而不腻的肘子象征补足夏季流失的体力。清代便有称重对比立夏体重的习俗,瘦了便需“以肉贴膘”,酱肘子因营养丰富成为首选。 -
饺子与“抢秋膘”
东北地区立秋必吃饺子,家人互相“抢”对方碗里的饺子,寓意抢来健康体魄。这一习俗与北方人豪爽性格相关,饺子也象征团圆和丰收的喜悦。 -
烤鸭与秋补
北京烤鸭肉质细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立秋食用既能满足“贴膘”需求,又兼顾健康。鸭皮胶原蛋白还有美容功效,成为老少皆宜的立秋美食。 -
茄子、西瓜与“咬秋”
京津地区立秋“咬秋”吃西瓜或茄子,据《津门杂记》记载,可防冬春腹泻。山东部分地区则吃“渣”(青菜小豆腐),俗语称“不呕不拉”,兼具食疗意义。
立秋饮食既是对季节更替的适应,也蕴含健康智慧。从肉食到瓜果,北方人通过食物传递对自然的敬畏与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