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4的核心营养建议围绕"多样化、均衡、适量"展开,强调通过合理膳食结构维护健康体重和预防慢性疾病。以下是主要内容:
一、膳食结构优化
-
以谷类为主,多样化搭配
-
优先选择全谷物(如糙米、全麦面包)和杂豆类,占膳食总量25%-30%。
-
每天摄入谷类200-3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
-
-
增加蔬果摄入
-
每天摄入300-500g蔬菜和200-350g水果,深色蔬菜占比1/2以上。
-
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预防慢性疾病。
-
-
优质蛋白与脂肪选择
-
适量摄入鱼、禽、蛋、瘦肉(每日40-75g),优先选深海鱼类和植物蛋白(如豆制品)。
-
控制脂肪供能比不超过30%,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摄入。
-
二、营养素摄入建议
-
微量营养素保障
-
每天摄入维生素C(50mg以上)、维生素E、叶酸及钙(1000mg以上)。
-
通过多样化饮食(如绿叶蔬菜、坚果、奶制品)满足营养需求。
-
-
特殊人群补充
-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需增加铁、钙、叶酸摄入;儿童青少年需关注蛋白质、钙、锌等。
-
老年人建议补充膳食纤维、维生素D和钙,预防骨质疏松。
-
三、饮食行为准则
-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
成年人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烹调油不超过25-30g。
-
酒精量控制在15g/周以下,减少高糖饮料和加工食品摄入。
-
-
分餐与烹饪健康
-
推广公筷分餐,避免交叉污染;采用蒸煮炖烤等健康烹饪方式。
-
减少食物添加剂和调味料的使用,保留食材原味。
-
-
合理膳食模式
-
每日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确保营养均衡。
-
三餐规律,避免暴饮暴食,零食需控制摄入量。
-
四、营养监测与干预
-
通过膳食结构监测发现,我国居民油盐、肉类摄入过量,建议通过政策引导和健康教育改善。
-
高原地区居民需结合地理环境调整膳食模式,以青稞等耐寒谷类为主。
以上建议综合了营养学、预防医学及人群健康需求,旨在通过科学膳食促进全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