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中部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势呈穹隆状,以五指山和鹦哥岭为核心,海拔普遍在500米以上,是海南地貌的骨架。山地中散布着丘陵性盆地,河流多从中部山区发源,形成辐射状水系,其中南渡江、昌化江和万泉河为海南岛三大主要河流。
1. 地形特点
- 山地与丘陵分布:海南岛中部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占全岛面积的38.7%。山地主要分布在岛中部偏南地区,海拔普遍在500米以上,中山(海拔800米以上)占据主导地位。
- 环形层状地貌:海南岛地形呈环形层状分布,从山地、丘陵到台地、阶地和平原,逐级下降,形成明显的梯级结构。
2. 主要山脉
- 五指山:海南岛最高峰,海拔1867米,是海南地貌的显著标志。
- 鹦哥岭:海拔1811米,与五指山共同构成中部地形的隆起核心。
- 其他山脉:黎母岭、雅加大岭等山脉分布于中部地区,构成海南岛的地貌骨架。
3. 河流分布
- 三大河流:南渡江、昌化江和万泉河均发源于中部山区,形成辐射状水系。南渡江全长333.8公里,是海南岛最长的河流;昌化江全长232公里,落差达1270米,是海南省落差最大的河流;万泉河全长157公里,流域内降水量丰富。
- 水系特点:河流多从山地发源,向四周辐射流入海洋,构成海南岛独特的水文格局。
4. 地貌与生态
- 热带森林:中部山地分布着大片原始热带森林,如五指山、尖峰岭等林区,是海南岛生态系统的核心区域。
- 生物多样性:山地与丘陵为多种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海南岛中部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总结
海南岛中部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势高耸,河流众多,生态资源丰富。其独特的环形层状地貌和辐射状水系,不仅塑造了海南岛的自然景观,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